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最资格的“腊八粥”
发稿时间:2022-12-25 09:30   来源: 绵阳日报

  □邹开歧(绵阳)

  在人生旅途上,我已走了80多个冬夏春秋,过了80多个“腊八节”,吃了80多餐“腊八粥”。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物质生活的富有,“腊八粥”的食材一年比一年丰富、高档。还有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这一年一次的“腊八粥”,反而觉得乏味。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儿时母亲煮的“腊八粥”,那才是最资格的“腊八粥”。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就掰起指拇算,还有几天就是腊月初八。

  因为,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

  在那个年代,像我们这些勉强过得了日子的人家,早上喝的是“洪湖水,浪打浪”的玉米糊糊。中午是青菜、牛皮菜,或红、白萝卜加红苕,外搭数都数得清的几颗米,在碗里飘来飘去。

  顿顿清汤寡水洗肠子,几个月见不到油星子,肠子都生锈了。

  好容易盼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啊!

  我清楚地记得,九岁那年,腊月一到,读的那家私塾已经放假,我每天上午就提个撮箕去捡狗屎,下午背个背筐去拾柴火。

  腊月初八这天上午,我早早地回家了。见母亲把煮猪食的大铁锅洗刷得干干净净,找些树疙瘩放在灶门前,取下挂在厨房里离灶头最近那面土墙上正在烟熏的腊肉,翻过去、翻过来看了又看,用菜刀切下了一小块,洗净后切成肉丁。再翻箱捣柜,找出豌豆、黄豆,在锅里用文火炒了,加上绿豆和大米、盐巴。还有红、白萝卜切成指拇那么大的颗粒,煮了满满的一大锅。

  我在灶门前烧火,弟妹们围着灶头看母亲忙活。

  总算等着一大锅“腊八粥”煮熟了,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飘来刺鼻的香味,清口水在喉咙管里直往外冒。

  吃饭了,各取所需,舀了一碗又一碗,吃得额头上直冒热汗。把个肚子胀得圆鼓鼓的,还不想丢碗。

  母亲说话了,“一个二个别傻吃傻胀,剩下的在锅里,晚上又吃。”

  我这一生中,年年吃“腊八粥”,几十年后才搞清楚,此俗源于商代“冬祀”,后称为“腊祭”。人们于此日祭祖祭神,祈求丰年。

  随着国旺家兴,物资日渐丰富,也曾照着书上说的先祖及富裕人家的配方,如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粟米,还有去皮枣泥,加上大量猪肉精烹细作,但都没有当年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因为吃不出那种味道,找不到那种感觉。

  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咋回事。

  今年的“腊八节”又要到了,我就想按照母亲当年做“腊八粥”的配料及方法来做。

  提着口袋去超市准备食材时,我才猛然想起:母亲当年做“腊八粥”的所有食材及配料,都是自己种的,包括那一丁点儿猪肉,也是自己喂的猪身上的。那满满的一锅“腊八粥”,是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