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科技“新势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发稿时间:2022-12-22 08:29   来源: 绵阳日报

  开栏语

  “in”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也昭示着思想解放、敢于拼搏。2022年即将收官,这一年,我们见证历史、书写历史,在最“in”的时代拼搏奋进;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成为最“in”的一座城。

  即日起,本报推出年终专栏“最in绵阳”。通过解码关键词,充分展示一年来绵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人才引育、生态文明、舆论监督、城乡环境提质、“三推”活动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年终岁末,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望。2022渐行渐远的背影中,有勇毅笃行,更有别样精彩。聆听2022年绵阳奏响的科技创新“乐章”,用一个字总结,你会选择什么?

  在记者眼中,这个字在绵阳踪迹遍布,却又因这城市的独特气韵,生发出一种只属于“绵阳2022”的鲜明标签:绵阳之新。

  新突破

  云上“两城”链接创新资源

  2022年,绵阳扎实开展“招院引所”,积极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着力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便从线上到线下,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早在去年,该公司在玻璃晶化控制技术研究中发现一项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于是,该公司决定将技术需求抛向“云上大学城”,面向入驻高校发布技术需求。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时间“接单”,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成功“揭榜”,目前已经签约开展联合攻关。

  “武汉理工大学在玻璃方面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希望借助本次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攻克现有技术难关,并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军告诉记者。

  从线上到线下,透过云上“两城”,让更多“技术需求”被突破,让更多“科研成果”被转化,让更多“创新人才”被挖掘,让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被发现。

  数据显示,2022年绵阳“云上大学城”已经聚集了中科大、华中科大、厦门大学等20家高水平院校入驻,积极推动实施“10件大事”;先后引进航天三院“航空航天星途鲲鹏创新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航空动力与新型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绵阳……

  新势力

  科技助理打通科技创新供需两端

  今年年初,一场打破产学研用壁垒的新势力在绵阳破茧而出。绵阳从院所、高校、企业等遴选了53名科研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担任科技助理合力推进“招院引所”、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助力打通科技创新需求端和供给端。

  科技助理贺楠到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面向全市科技型企业、高校及院所开展多次技术需求调研,收集各类创新需求120项,并深入开展技术需求调研90余次,形成了绵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需求基础库。

  9月,贺楠与核心技术攻关组成员再次发出一份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征集。“考虑到技术攻关需求的支持,再次面向绵阳各县(市、区)、园区大规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的征集。”贺楠表示,征集科技型企业、高校及院所技术需求310项,加之前期收集情况,最终形成了446项绵阳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库,为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奠定坚实基础。

  为企业加速,为院所助力,为高校赋能,正是科技助理的意义所在。今年以来,科技助理充分发挥“智囊团”“调查员”“招商员”“宣传员”的作用,摸家底、搭平台、强制度、畅链条,促进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积极优化建立“产、学、研、金、用、服”精准对接体系。截至目前,科技助理已为科技企业解决问题140余项,促成在绵单位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5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30项,助力科技企业贷款达5649.91万元。

  新力量

  “大国重器”闪耀“绵阳智慧”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拥有一批科研院所,科技底蕴深厚。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国之重任”,这是绵阳肩负的重要使命。

  从遥遥相望到星际遨游,我们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这次任务中,部分在绵科研院所及企业承担着光荣使命,一个个“绵阳造”为载人航天工程保驾护航。

  国之重器护航漫漫征途,“绵阳造”奔向星辰大海。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中,中国电科九所配套的环行器、隔离器等多款磁性器件为任务提供了有效助力。

  环行器为信号发射和接收制定了双向传输的“交通规则”,为信号发射和接收实现同频双工发挥了关键作用。隔离器则可以确保微波信号的单向传输,避免多路径效应,保护信号源,改善匹配,提升信号质量,提高传输效率,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从神舟一号到天舟五号,“大国重器”上的“绵阳造”频繁被刷新,绵阳为“大国重器”贡献“新力量”。

  这源于绵阳一方面高质量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

  记者手记:

  回望2022,绵阳在科技创新领域“新势力”“新突破”“新力量”频现,帮助绵阳在多个领域开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借力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对绵阳而言,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2022年,绵阳科技创新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既有点的突破,又有系统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绵阳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通过加快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以及实行科技助理制度,成立科技银行等一系列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我们期待着,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绵阳能够激发出更多奔腾涌动的科技创新热潮。

  (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