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围炉”树新风“夜话”促振兴
发稿时间:2022-12-11 08:3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围炉夜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邀约三五好友,围炉而话,就着一杯浓淡相宜的茶,享受生活的风雅与宁静。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应一位作家朋友邀请,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以“围炉夜话”为主题的沙龙。

  热心公益事业的陈竖琴在讲述

  围炉夜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邀约三五好友,围炉而话,就着一杯浓淡相宜的茶,享受生活的风雅与宁静。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应一位作家朋友邀请,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以“围炉夜话”为主题的沙龙。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当天,正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空气中流淌着仲冬时节的气息,不可捕捉的寒风,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一丝寒战。活动地点位于绵阳闹市区一个并不起眼的楼台上。这是一个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空间,清水砖墙、苇席为帘,一张长条桌四周围满了人。我并没有见到炉,只有空调吹出的热气,让人心中一暖。

  现场的二十来人,我熟识的那位作家叫陈竖琴,她是一名退休干部,近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广泛传播大众国学。这几年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平武县,从虎牙到江油关,一路都留下她与伙伴们播下的文化种子。

  那时我才知道,这次“围炉夜话”,是因为党家沟村的原生态而举行的。

  话题跳跃太大了,但她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从原生态文化的学术定义开始,引出“民含古意村村静”的文化背景,剖析平武县原生态及其文化形态的前世今生,从而将大家的关注点,拉扯到党家沟村的原生态农业经济上来。

  于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彭慧枝,作为当晚“围炉夜话”的主角之一,很自然地走上前台。

  地处平武山区的党家沟村,有334户人家,1284亩耕地、3.8平方公里林地,村里耕地少,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资源优势。村党支部书记彭玉率先探路,发动村里百姓,开发出“净品”这一生态农业品牌,准备将村里大山出产的果蔬、药材推向市场。

  用彭玉的话说,“只有做品质干净的人,才可以做出品质干净的食材”。但是,原生态并非党家沟村独有,怎样才能打开村里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的销路?他犹豫了很久,希望在央企上班的女儿能够回村创业。

  对父亲的召唤,彭慧枝没有丝毫犹豫,她“不想让爸爸太辛苦”,更想村里的乡亲们能够真正地富裕起来。几位同学得知后,也跟着她一起来到了党家沟。

  但是,创业太难了。同学们先后离去,曾经的“五人团队”只有彭慧枝还在坚持。每天中午12时前,她开车将菜品送到绵阳的客户家中,然后立即返回,为第二天做准备。一辆破旧不堪的皮卡车,见证了她走过的所有的路。有好几次,她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甚至想过放弃。

  一位热心的老大姐,是“净品”的资深客户,她听说了彭慧枝的故事后,发动客户主动要求“涨价”。她还找到了热心公益的陈竖琴,希望能想办法,帮一帮这位山里姑娘。

  怎么帮助?那位老大姐讲起了彭慧枝回乡创业的故事。

  陈竖琴回忆说,那位大姐谈到一个雨天,客户没有及时收到菜品,在群里吆喝起来。那位大姐说,雨天路难行,一个小姑娘要把菜从平武送到绵阳,自然是难上加难,大家是否可以上门取货?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响应,从不同的地方驾车赶到货仓所在地,只看到小山堆似的菜,她吆喝一声“晓枝”,一位姑娘从菜里抬起头来,双手依然没有停止“分菜”的动作……

  听到这个细节,陈竖琴一下就感动了,“好,喊她来,我愿意想办法帮她。”

  就这样,陈竖琴与绵阳市一元爱心协会走进了党家沟村,绵阳市扶贫基金会、绵阳市乡村振兴促进会随后也加入进来。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她帮助村里启动“爱慈传家”文化建设,开设“陈老师讲堂”,从《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到《围炉夜话》,到目前讲了175课。通过文化建设,引导乡风文明,以文化振兴推动了村里的产业振兴。

  几年过去了,彭慧枝的团队再次壮大起来,“净品”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在夜话的现场,她讲述着创业以来的点滴,忍不住几次落泪。

  夜色渐浓,菜香在不经意间飘来。当天晚上,彭慧枝带来了党家沟出产的“净品”,由名师精心烹制后端上桌。

  “夜话”走向“夜宴”,原生态农业文化承载的乡愁气息,随着一个山里姑娘的梦想,就这样淡淡地弥漫开来。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