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小专科 大联盟 让群众看病有“医靠”
发稿时间:2022-12-08 08:2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截至2022年末,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已组建专科联盟25个,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区域专科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少花钱。

学术交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而推进“医联体”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长期以来,面对区域间医院专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在政府、患者、医院三方驱动下,专科联盟顺势成为落地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

  截至2022年末,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已组建专科联盟25个,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区域专科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少花钱。

  便民惠民

  构建无缝联动“生命网”

  为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响应医改政策,解决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高、分级诊疗制度网底兜不住,特别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问题,近年来,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积极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新模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骨骼对于人体来说,就如钢筋水泥对于建造大楼那样必不可少。在有临床医学史记载以来,有损伤就有临床骨科诊治。2021年3月24日,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首个专科联盟——骨伤科联盟应运而生。李女士便是受益者之一。

  想必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腰腿痛的经历,但是痛到行走不便、坐卧难安这种煎熬你可以想象吗?53岁的李女士至今回想起来,都不愿再提。原来她已被右下肢疼痛折磨了两年之久,期间四处求医,在当地医院行保守治疗未得到缓解,便转诊至绵阳市中医医院。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其为椎间盘巨大脱出伴坐骨神经痛。骨伤科团队针对其病情及个人意愿,制定了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方案。术后,李女士症状缓解如常人,很快便可下地活动,不到一周就顺利出院了。

  对于急危重症病人来说,一分一秒都关乎生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水平、畅通急诊急救救治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还分别成立了卒中联盟、胸痛联盟、危急重症联盟。这些专科联盟成立后,对前哨急救医生进行系统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开设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了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及时高效和一体化无缝联动。自此,一张便民惠民的“生命网”精细化构建起来。

微创手术

  上下贯通

  实现足不出户“云诊疗”

  相隔数里,隔空喊话如同面对面交流,讨论病历、制定方案,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医疗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2018年8月,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理事长单位绵阳市中医医院与成员单位盐亭县中医医院成功联通集团内首家远程会诊系统,真正开启了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模式。

  长久以来,医疗集团内一些基层单位没有病理科,即便有,技术人员也相对缺乏,这导致术中快速冰冻诊断、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技术无法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自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病理联盟服务体系成立以来,联盟单位可通过远程会诊平台,采用先进的数字切片图像处理与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病理专家团队资源,进行远程病理会诊、读片交流、网络教学、质量控制和业内学术交流,快速作出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以便下一步治疗。

  远程会诊平台的搭建,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制约,实现常态化即时移动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研讨和远程培训,实现专家会诊随时随地、患者转诊规范高效,打通了边远山区医疗会诊障碍,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资源共享

  推动联盟医院互联通

  院内制剂是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经典名方、验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来源于临床并应用于临床,是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一条重要路径。

  近年来,绵阳市中医医院根据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及科研成果,依托获得GPP质量认证的制剂中心,研发并生产合剂、酊剂、颗粒剂、胶囊、软膏、搽剂、散剂等各类制剂30余种。因其疗效好、价格低,备受患者青睐。但是多年来,这些院内制剂只能在院内使用,基层或外地患者经常为了一瓶药来回奔波。

  随着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制剂的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国家对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原则已从过去的“严格控制调剂”逐步转变为目前的“批准即可调剂”。当前,多个省份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出台具体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措施,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也成为了资源共享原则下的受益者。

  当前,绵阳市中医医院正以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为

  契机,进一步整合专家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促进科间交流和协作,逐步满足患者的多方面和专业化的中医诊疗需求;还将通过辐射市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平台,以临床医疗为基础,以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为纽带,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互帮互助

  带动联盟医院共进步

  北川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儿童健康问题关注度高,曾经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北川中羌医医院拟成立儿科的规划迟迟未能实现。为此,绵阳市中医医院派出了儿科医学博士魏海英到该院进行为期2年的帮扶工作。从报到第二天起,魏海英便开始下乡、进村,为老百姓免费义诊、健康宣教;第二周开始坐门诊、查病房、搞培训,为该院医务人员进行手把手指导、理论讲座、技术演示等,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儿科诊疗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经过充分的筹备,北川中羌医医院终于正式成立了儿科。

  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建立了对口联系、帮扶、指导责任制。绵阳市中医医院作为集团的龙头单位,把医院临床科室与集团成员单位按照专业优势、区域分布等要素划分,每个科室对口联系帮扶4—5个基层单位,经常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讲座、业务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讨论等业务指导,着力为基层单位在学科建设、新技术开展、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流程再造、服务能力改善等方面提供帮助。期间,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三台县中医院、江油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

  为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专科联盟单位还通过组织人员进修学习、加强管理人员培训、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搭建交流平台。集团成立至今,免费接收基层进修学习600余人,召开学术会议90余场,共有80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接受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绵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层义诊

  发挥专长

  促进群众保健有内涵

  2018年3月31日,《绵州健康大讲堂》首期讲座在绵阳市中医医院正式开讲,来自市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及社会团体的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大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此,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单位也与时俱进,加大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养生理念的力度,建立中医药健康养生科普专家团队,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面向社会群众开办“国医大讲堂”和“健康小讲座”;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中医药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

  2021年至今,已举办各类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30场,听众达20000余人次;组织专家到社区、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开展义诊53次,服务群众近8000人次。

病理检查

  凝心聚力

  发出中医抗疫最强音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已亥年末庚子年初,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袭。面对疫情,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层层传导:加强全员培训、再造工作流程、完善通道管理、强化预检分诊、落实防护措施、开展核酸检测。同时,集团所属县乡医疗机构通过在车站、高速路口等地设立检测点,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精准筛查疑似病例,成为疫情防控的前哨,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网底。

  除此之外,绵阳市中医医院积极选派中医骨干进驻本市定点医院,全市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率达100%,“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绵阳治疗新冠肺炎的亮点。绵阳市中医医院还紧急研制了预防新冠肺炎和流感的医院制剂——芪景防感合剂,获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批准后加紧生产,为复工复学贡献了中医药力量。疫情发生以来,集团成员单位还分别以熬制中药大锅汤,向疫情防控重点岗位人员免费发放中药预防颗粒剂、汤剂、芪景防感合剂等形式助力抗“疫”。

  通过专科联盟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和学术信息共享等,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进一步提升了对区域内及周边省市的辐射能力,带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和纵向流动,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如今,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推进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责无旁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在分级诊疗、多点执业、信息建设、技术协作、中药使用等方面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真正把绵阳市中医医疗集团建成让政府放心、让群众受益的民生实事。

  (孙亭婷)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