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精耕细作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发稿时间:2022-11-28 09:2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是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原标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培养高素质农民……

  北川精耕细作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是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丰”景如画,欣欣向荣。今年以来,北川上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地质灾害及疫情叠加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68亿元,同比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3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5元,连续6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村民栽种蔬菜

  A推广良种良法良机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11月23日,在通泉镇流溪村200亩藠头示范田里,紫色的藠头花次第绽放,村民王良琴和婆婆忙着在藠头地里培土。王良琴告诉记者,她家的土地流转给海哥家庭农场,平时自己就在农场务工,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下来收入还是不错,“在家门口也能轻松种田,挣得到钱”。

  据村干事周刚介绍,藠头是一种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具有降脂消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村里通过对藠头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调查,选用新品种,建立了200亩种植示范田,采取“村集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实现大豆、蔬菜和藠头轮作,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村民就近务工挣取工资,仅此一项带动村民增收10%以上。

  与流溪村“瞄准市场需求主动作为”不同,永昌镇福田村独辟蹊径,采取“人有我精”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良好生态,打造2000多亩蓝莓产业示范园,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建成500吨冻库,将干果、浆果、果酱和花青素制品的蓝莓产业链规划变为现实。

  “蓝莓规模化种植的最大阻碍是投资规模大、生长周期长。”村党总支书记邓靖川指着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蓝莓告诉记者,当地蓝莓种植得益于北川和衢州市开启的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水资源,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筛选引进蓝莓1号新品种,聘请农科专家改良土壤、提供技术保障,助推蓝莓产业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备的基础设施引来“凤凰”栖。去年,北川和杭州奕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在北川建设“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目前,福田村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采摘体验、预冷保鲜等为主的蓝莓产业链,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增收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35.7万元。

  在永昌镇裕清村,北川赵氏魔芋种植家庭农场在当地流转500亩土地建设繁育基地,与市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解决北川野生花魔芋不能自繁、品种提纯等难题,打造全川唯一一家花魔芋品种繁育基地。“土地租金1000元每亩每年,村集体参与分红5万元每亩,去年和村民结算工资80万元。”农场负责人赵继全介绍,今年农场预计实现年产花魔芋自繁品种400吨、套种的玉米收获4.5万公斤,预计产值8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北川花魔芋制成的精粉、微粉等深加工产品及精加工素食产品已成为行销国内外的“健康食品”。目前,全县共有魔芋加工企业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预计年生产魔芋精粉6100余吨,生产魔芋食品1500余吨,魔芋精粉加工和销量占全国销售量的25%。

  田还是那片田,种田轻松的背后是政策支持、良种良法良机推广,是理念的更新、发展的转型。

学习茶产业发展经验

  B培养高素质农民 夯实产业人才支撑

  “培训班除了传授最新种植技术,还讲授经营管理理念,特别接地气!”在近日举行的北川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来自曲山镇石梯羌寨的陈继良听得很认真。第二次参训的他告诉记者,去年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了“粮经复合+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他通过流转林地扩大了种植规模,这次培训除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外,想系统学习一下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是基础。近年来,北川聚焦农业产业标准、质量、主体等关键核心环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会销售”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促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2020年开始,我们统筹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围绕提升农民科学技术素质,开展高素质农民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还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种政策、资源和要素,把金融保险、信贷担保、产业扶持、示范创建等方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

  近年来,北川围绕苔子茶、高山蔬菜、特色养殖、中羌药材四大优势产业,推进“山中茶药果、地里粮油菜、圈内猪牛羊、水里鱼虾稻”的种养模式,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3万亩,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5个,支持73个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各类冷藏保鲜设施160个,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全产业链。聚焦农业产业标准、质量、主体等关键核心环节,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等发展模式,提升苔子茶、生猪等农产品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54家,农民合作社562家,家庭农场616家。

  C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思想转变、村集体消薄卓有成效……禹羌大地上的可喜变化,来自于北川对自身产业的准确定位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组织专班统筹抓,深化主官领战、集团会战、全民参战模式,抓稳精准帮扶和动态监测“两个环节”。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班,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片长”,负责片区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形成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三位一体”工作合力,实行其他县级领导包乡、帮扶部门包村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

  抓实就业帮扶,推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用好用活衔接资金,补齐发展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注重优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信息服务,累计开展脱贫家庭劳动技能培训434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2713人次,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6场次,实现脱贫人员转移就业8196人,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各类主体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开展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全县20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60个村完成消薄计划,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21年增长59.5%,乡村全面振兴基础进一步夯实。

  抓好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两个重点”。持续深化两地四县协作帮扶,共建产业园建设投资5228万元;持续推进“羌山育才计划”,培训基层干部、专技人才2634人次;加大劳务协作力度,开展劳务培训978人次,1028人赴东部结对地区实现就业;成功举办2022年北川年货节直播活动,实现消费总额6000余万元;强化社会帮扶,由两地团委牵头发起的“青农羌市”顺利开市;着力优化金融信贷分险基金管理,设立首期“富民贷”分险基金300万元,为有发展意愿的农户提供最长五年、最高20万元的产业发展金融扶持。(张延 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文/图)

      编辑:郭成  校对:谭鹏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