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涪城法院:发挥司法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发稿时间:2022-11-10 10:37   来源: 绵阳晚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涪城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完善制度机制,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近日,该院顺利执结一起合同纠纷案件。

  某公司与某单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某公司依照已经发生效力的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向涪城法院申请执行。为了推进案件快速执结,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法院第一时间启动执前和解程序。

  在立案阶段,执行局提前了解案件基本情况,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尽力促成双方和解、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但因被执行人单位的上级审计部门认为工程审计有差距,未达成和解。

  立案执行后,法院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并对其名下账户提起查控。鉴于案件被执行人的特殊性,案件承办人主动向上级法院汇报,加强与该单位相关领导联系沟通,从全面依法治国、优化营商环境等角度强调自觉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消除纷争。经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明沟通,本案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某公司同意某单位以分期履行的方式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

  按照和解协议,某单位应在4月30日前将第一笔款项支付给某公司,在次年3月前履行完毕剩余款项。然而,在履行期间,该单位以内部审计核查为由,迟迟未兑付第一笔款项。

  为此,承办人再次联系被执行人,就如何履行、迟延履行等问题与被执行人的相关领导进行沟通,最终某单位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执行,主动提供名下银行账户。近日,法院将案涉全部案款90余万元扣划至法院专户,并支付给某公司,这起案件顺利执结。

  “本案主体身份具有特殊性,这类案件能否执行到位备受社会关注,此类案件的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司法权威。”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类特殊主体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涪城法院在立案阶段,启动执前和解程序,提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主体带头履行生效裁判文书自觉性。立案后,还会主动向上级法院汇报,争取上级法院的理解和支持,多次向被执行人透彻剖析法律后果,认真负责地做好各方协调工作,最终高效执结本案。(周兰兰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