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诗入酒香
发稿时间:2022-11-06 09:04   来源: 绵阳日报

  □蒋丽(绵阳)

  北川女诗人刘胜燕在她的酒窖前,举办了一场小型读书分享会,著名散文作家张怀理为她的店铺题写了四个字“诗入酒香”。

  我深以为然。

  阅读胜燕的网名“诗人在卖马槽酒”,是的,她是卖酒的,在北川的商业街“巴拿恰”卖马槽酒,她的酒铺里,酒窖的招牌上随处都写着这样的称谓,一个酒铺老板,一旦与诗结缘,便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胜燕自小就喜爱文学,喜爱朗读,闲暇之余会拿起笔写上几行。

  都说好水出好酒,马槽乡植被茂密,流水淙淙,尤其是荞花岩的山泉格外甘甜,人们就用这山泉和当地的高山玉米酿造出了马槽酒,是北川的标志性特色产品。

  2011年,“巴拿恰”开街,宾客云集,一种新生的喜悦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亢奋的刘胜燕写下了《颂巴拿恰开街》:

  “巴拿恰开街了/这岂止是巴拿恰开街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中国,北川,重生”胜燕写出了北川的重生,还写出了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也让她“北川女诗人”的名号不胫而走。从那以后,尘封多年的诗情迸发了出来,心中那颗文学种子开始发芽开花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想到一句动情的句子,半夜也会爬起来记录下来”。

  胜燕和新北川一起开始了蜕变。

  作为一个生意人,胜燕很忙,她必须经营好自己的酒铺。胜燕专门在自家酒坊内设了酒窖,将出厂的马槽酒用一口口大瓦缸装起来埋在特制的窖泥里,三年、五年、七年……这些酒继续陈化发酵,魔术般地变成了一坛坛陈年佳酿,如岁月一般醇厚。

  酒铺中,我欣喜地发现货架上贴着一张张胜燕手书的小贴纸,上面写着些这样的文字:“酒是一座桥,在旧梦里延长”“喝不一样的酒,品味不一样的人生”“酒是冷的,也是热的”……有的俏皮,有的睿智,有的充满哲理,小小句子闪烁着才情的火花,酒铺一下子就有了文化气息。不光酒好,还能体验到文艺情怀。

  生意再忙,胜燕也没忘记写诗,用她自己的话说,“从前的我天天想的都是挣钱,抛弃了精神生活,而现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物质生活”。

  一旦文学的闸门打开,一行行诗句一篇篇美文不经意间就倾泻而出。她又陆续写了《这座馆——写给任家坪地震纪念馆》《种外婆》《乞讨者》《土砖房》《姬小菊》《福堂叔》《和巴拿恰一起新生》等诗和散文,特别是那首《我是北川》,写出了新北川的崛起,新北川人的感恩,新北川人的幸福,也抒发了一个新北川人新生的喜悦。

  随着眼界和格局的开阔,刘胜燕越来越意识到“努力不只是为了赚钱,更多时候是为了心中的梦”,而要写好诗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于是生意之余,她便开始了大量的阅读,在浩瀚的书海中去学习思考,去提升成长。而阅读越多,就越体会到人活着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应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精神的富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足。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她要在“巴拿恰”这个商业闹市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安放灵魂的地方”,提供一个精神憩息之地。2019年,胜燕用酒窖旁的门面房开了一间书屋,购买收集了各类书籍一千多册,还备有笔墨纸砚,免费让大家阅读和练习书法。她希望,不管是外地人还是北川人,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停下匆匆的脚步休憩片刻,感受“巴拿恰”的文化气息。

  诗人在卖马槽酒,无数人知晓关注,各方朋友纷至沓来。

  有为酒而来的,胜燕就带着参观酒窖,给他们讲马槽酒的配方,马槽酒的故事,骄傲地告诉大家马槽酒如今已助力当地羌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而马槽酒几百年的传统酿造工艺,也成了一道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

  有为诗而来的,胜燕便和文友们分享交流读书心得。此外,书屋这些年组织或联合举办了多场诗歌朗诵会、经典阅读分享会,胜燕也荣获了四川省总工会“最美女职工领读人”,北川图书馆“优秀读者”等荣誉。

  诗是行走的酒,酒是流淌的诗。酒窖与书屋,貌似互不相干却已相互成全,酒香与书香,仿佛相差甚远却又交织熏染——胜燕的酒窖和胜燕的书屋已然成了最美的风景线。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