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我陪父亲“学走路”
发稿时间:2022-10-26 10:18   来源: 绵阳日报

  □李辉(绵阳)

  2019年3月24日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的时候,知道父亲摔了一跤,我和妻子立刻接上父亲到医院去检查。零时左右,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脑梗,必须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扎电针、吃中药、活血化瘀一系列的治疗,让父亲苦不堪言,每次喝药都眉头紧锁。好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终于可以出院了。医生说:“脑梗病人出院以后,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做康复训练,不然你就只能在床上度过了。”父亲点头如捣蒜。

  可是,回到家里,父亲好了伤疤忘了疼,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出门活动比登天还难。于是我决定:重阳节这天开始,陪父亲“学走路。”

  重阳节这天,我一早就回到了老家。一进门就看见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我和妻子架起父亲就往外走。老家小区前面有一个池塘,周围铺上了地砖,平坦,适合老年人散步。

  来到这林荫小道,先由我搀着父亲走,妻子在前面引导,看着父亲艰难地抬起左脚,竭尽全力向前迈步,迟缓地落地,这动作和刚走路的幼儿没什么两样。每走一步,全身的肌肉紧张,使劲地拽着我的手,由于左脚使不上劲,大部分体重都落在右脚上,还没走几步,父亲就说:“不行了,我要坐一会儿!”这时,我们就陪父亲聊天,逗他开心。

  过了十几分钟,又走十几步,感觉明显比前面轻松一点了。妻子连忙因势利导:“爸爸,你必须相信自己。我们在外上班,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你想一下以后生活会是怎样呢?”听了这话,70多岁的老父亲陷入了沉思,一咬牙说:“豁出去了,再难也要重新学会走路!”我心里暗自窃喜,看来妻子的引导功不可没。于是打铁趁热,我又扶起父亲往前走。

  这一次,我用手拉着他,只在他累时才扶他。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动,但步子明显稳当多了,10步,20步,30步……十几米远的路程,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汗如雨下,气喘吁吁。但是,父亲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两腿不住地颤抖,我知道,这是他的极限了。妻子连忙搬来凳子,父亲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说:“这次有进步,下次还要走远一点。”眼里透出明亮的光。

  休息了半个小时,父亲主动要求再走,我还是不放心地扶着,可是被父亲拒绝了,他说:“让我试一试!”我只好做起“安保”工作。尽管每次迈步都很艰难,走一步颤颤巍巍,眉头紧锁、挥汗如雨;尽管二十几米路,停停走走,一个多小时才走完,但是,父亲的目光中却透着坚毅,我心里由衷地替他高兴。

  后来,父亲每天都到小路上走一走,虽然走路的时候有点晃,显得有点不协调,但是大家都说他恢复得好。

  每天打电话回家,我也会问父亲:“走了几圈?”父亲总会大声说:“两圈!”有时甚至是“三圈!”听着父亲的回答,我笑了,这是欣慰,也是开心。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