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结账,到银行办事,去医院看医买药,遇上道路拥堵,均自觉依排队,队列、耗时或长或短。无论城乡,不论老少,排队这事儿均属寻常,其中却有不少可说的故事。
排队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应对集体活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尤其是临时性、短时性的突发状况。其作用在于规范秩序,从而提高效率。排队者除了活动所覆盖的人,还有小凳子——有人不耐久站,遂携凳同往,徐徐“移坐”;如有事离队,好言请后边的人代为挪动,以求不失其位。队列中甚至出现了宠物——自然是陪主人而来,东张西望,或坐或卧,多半非自愿跟从。至于队形,常见的有方形,一龙出水、二龙并行,弧形及圆圈等。作何安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和所需效果,正所谓“水无常形”也,充分展示了人的智慧。
犹记得就读于村小学时,为保安全,每当放学,全体学生以家庭所在小组为单位排列,出校门后各自朝着不同方向行进。由于各家远近相异,队列越来越短,直至各回家门。而上学途中,一呼数应,结伴同行,队列越来越长,酷似串珠子或“贪吃蛇”,到校便各归各班。成为住校生后,晨跑的队伍以班级为序,在操场里转圈,为鲤鱼跃龙门作准备。有同学的脚步愈发沉重,速度渐缓,位次后移,步履矫健者顺势补位。幸亏排队不等于排名,具有随机性,这时掉队倒无大碍,若在成绩上被他人超越,那可麻烦了。
春节前夕,急着回乡的乘客在车站内排起了长龙。然而一车载客量有限,倘若点到前一人刚好凑够整车,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登车而去,继续苦等。偶有被幸运砸中的时候,车上仅剩一个座位,排在前面的是不愿分行的一家数口,而自己恰好独行,调度员抬手一点:“你上。”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人们心怀规矩意识,先到者在前,后到者次之,不再一窝蜂地朝前拥挤,厚着脸皮插队。当然,也有邀熟人入列或代家人排队的,乃至因此发生纠纷。被动后退确实使人烦躁,但代表全家来排队亦合情理,估计埋怨者自个儿也这么干过。偶尔两路并进,投机者视其人多人少而换来换去,反倒占不到便宜,自取其恼。不如认准一列,老老实实排着,积跬步以至百十米外。
人多之时,长队移动缓慢。绝大多数人选择用手机来转移注意力,埋头动指,读新闻、看小说、打游戏、刷视频,购物或通话。总之一机在手,可穿行古今、放眼寰宇,能文能武,是消磨时间、陶冶情操的好帮手。前后虽是相接的整体,却又是悲喜并不相通、相同的独立个体。这本属私事,可偏偏有人将它变成惹人厌恶的“公愤”:旁若无人地亮嗓,把“说”换作“吼”;声音外放且音量满格,远远可闻。此皆令人皱眉不快之事,又无法避而远之,实在是一种折磨。只好在心底默默祈祷他赶紧结束对话,不过人家本来就是靠东拉西扯聊家常来打发空闲,岂肯轻易如人所愿。短视频一遍而过尚可接受,假如循环多次,当真让人抓狂。
排队见文明,细微知素质。它可大可小,宜重之为大,切莫视之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