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科技城新区
【科技城新区】新区直管区提升平台创新能级,做优存量做大总量
发稿时间:2022-01-27 09:0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日,科技城新区直管区成绩单发布: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8亿元,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7%,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速从2019年的全市倒数第一跃居第一。 逆流而上,困境突围,短短两年间,新区直管区实现了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一的“逆袭”,多项指标创5年来新高。

  原标题:新区直管区提升平台创新能级,做优存量做大总量——

  精心绘制2022年经济发展“路线图”

  近日,科技城新区直管区成绩单发布: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8亿元,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7%,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速从2019年的全市倒数第一跃居第一。

  逆流而上,困境突围,短短两年间,新区直管区实现了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一的“逆袭”,多项指标创5年来新高。

  这是直管区经济在新区起好步开好局取得的“成绩单”,也是经济发展的“路线图”。2022年,新区直管区经济工作又将如何布局?在前不久召开的科技城新区(直管区)2022年经济工作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直管区给出了答案。大力实施招院引所,提升创新能级;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创业大道西延线建设进度;启动建设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加快实施鼓楼山森林公园、中央公园等生态绿地项目……

  1招院引所提升创新能级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立足科技创新,2021年,新区直管区新建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交叉科学创新中心、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范国滨院士工作站暨碳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目前,新区直管区国省级创新平台达30个。在创新平台的助力下,2021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约1.62亿元,专利实施项目新增产值76.6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预计超过103亿元。

  2022年,新区直管区将锚定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实施招院引所,力争年内培育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推动中物院交叉科学创新中心、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尽快建成投用。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园建设,抓好创新中心三期项目收尾,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挖掘更多有升规潜力的企业,推动现有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扩能升级。依托“范国滨院士工作站暨绵阳市碳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双碳”领域科技攻关,培育壮大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区内企业绿色低碳成果在新区建设中优先推广使用,努力建成绵阳乃至四川首个“双碳”示范园区。

  2紧抓产业筑牢发展“基石”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新区的立身之本。

  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居全市第1位、园区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1亿元,同比增长18.6%,居全市第5位、园区第1位;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0%,居全市第2位、园区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居全市第3位、园区第2位。多项指标创5年来新高。

  由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新区直管区“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上下同心,齐抓共管,走活产业发展“一盘棋”。新区管委会创新构建有利于统筹发展的机制体制,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明确发展方向,紧盯工作目标,攥指成拳形成协同联动发展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一盘棋”,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增添有效措施,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扶持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区经济持续高质量稳定增长。

  稳定存量,提升增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去年10月,新区企业服务接待日上,受邀参加服务接待日的中石化绵阳分公司提出,九洲大道科华路口雨季常常发生积水,对加油站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了解企业提出的诉求后,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现场回应并作出安排。仅用了20天,该路段市政设施整治提升工程顺利完工。每周四的“企业服务接待日”上,企业的诉求成为新区助力企业发展的“钥匙”。目前,新区已开展接待8次,接待企业19家,受理诉求66项。会议现场办结16项,会后办结27项,正在办理23项。

  “企业服务接待日”只是该区助推经济发展的“缩影”。新区直管区持续加强企业培育,稳定大型企业增长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深化细化企业帮扶措施,全力在生产要素配给、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不断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梯次培育模式、激励企业完善条件、全面兑现奖励政策等鼓励企业通过新上项目、靠大联强、嫁接改造等办法,实现裂变发展,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企业,催生“小巨人”。

  抓实项目,强化服务,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新区直管区紧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工业方面,新区直管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总数达20户。服务业方面,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现代商贸等多领域服务业齐头并进,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上马·望蜀苑等项目运营良好,全区共计新增入库“四上”企业51户,全年完成贵州铭雅、上海雨坤等签约项目23个,协议引资22.81亿元。

  2022年,新区直管区将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商圈经济,力争年底前建成上马故事商业街一期项目,构建新区特有的文化商业街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本省、本市优势资源,聚焦“微笑曲线”两端面向全国、全球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5家以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项目40个以上。

  3聚力“三突出”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品质是城市发展质量、精神品位的统一体,代表城市的区域聚合力和综合竞争力。

  2021年,新区直管区编制完成了《新区直管区城市设计》《新区直管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景观概念性规划》。与蜀道集团签订片区开发合作协议,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50亿元;集中开工创业大道西延线等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5.87亿元;提升改造创业大道、科技路等20条市政道路;启动建设智慧路灯、智慧公交站台等标识系统。

  2022年,新区直管区将稳步推进,让城市形态更具魅力。科学完善《新区直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内启动《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双碳”示范园区建设规划》。一方面聚力“三突出”,以“一路、一心、一湖”为重点,加快推进西片区综合开发。突出道路建设,加快创业大道西延线建设进度,力争在今年底前初具雏形;突出公服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高品质建设金钟上院幸福家园等拆迁安置项目;突出生态建设,加快实施鼓楼山森林公园、中央公园等生态绿地项目,推动直管区西片区尽快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另一方面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旧城双修更新。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更新、道路优化整治、老旧建筑翻新改造项目,完成智慧城市专项方案和规划编制,建成“多箱合一、多杆合一、多感合一”智慧道路5条,完成人才公园、文化广场、背街小巷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力争全年直管区片区综合开发和旧城双修更新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

  4推陈出新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2021年,新区直管区加大保障投入,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云泉路学校、创业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软硬设施相继建成投入运营,直管区教育、医疗体系更加完善。省、市18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入民生资金6.36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71.70%。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功能模块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2022年,新区直管区将推陈出新,让营商环境更显优势。用好省市下放新区直管区的各项管理权限,进一步梳理办事流程、优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推行“企业绿卡”“项目绿卡”“人才绿卡”三张服务绿卡,为新区直管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端人才提供精准化贴身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市场化运营,为人才和直管区企业搭建对接交流的桥梁。研究制定直管区人才招引政策,吸引各行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在新区创业就业、安家落户,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营造汇集众智的人才环境。继续完善每周四“企业接待日”帮扶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困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蒋琳琳)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