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一个特别归乡者的倾情奉献
发稿时间:2022-01-16 08:44   来源: 绵阳日报

  □孔明玉(绵阳)

  近年来,着力表现扶贫攻坚这类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各路作家的关注和重视,有报告文学作家,也有小说作家,更有诗人和散文作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创作了为数众多、堪称优秀的报告文学和小说、散文。夜神翼辛勤创作的长篇小说《特别的归乡者》,也是其中之一。

  细细地品味这部长篇小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陈飞黄这个特别突出的人物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既具有直率、坦诚、踏实、稳健的性格特征,又富于灵活、机智、务实、勤奋的思想品格。譬如,陈飞黄借助食品加工厂包总的资金,启动了蔬菜基地的建设,为了能够顺利地将蔬菜运出来,将花费50万元来修建金河村到山河镇的道路交通。陈飞黄向包总借这笔钱,包总说:我可以把钱借给你,但你必须拿生态鱼塘作为抵押。生态鱼塘是金河村的命根子,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所在,陈飞黄断然不可为之。当然,更为重要的则在于陈飞黄对整个金河村具有报恩的意识和人文情怀。因为父母早亡,自童年时代伊始,陈飞黄便与爷爷一起生活,爷爷病故后,陈飞黄成了孤儿,是金河村的村民你一口我一口地把陈飞黄养大成人,送陈飞黄去大城市努力地拼搏和奋斗。为了报答这一份厚重的养育之恩,陈飞黄无论是在自身的事业处于低谷时,还是在短暂担任金河村村支书期间,都不辞辛劳。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了金河村能够走上富裕之路,里里外外,忙前忙后,没有一丝怨言的倾情付出。为了支持老支书陈国标重修金河桥,陈飞黄毫不顾及自己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机,拿出5万元给陈国标;为了生态蔬菜基地的建设,陈飞黄与包总反复磋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和村民管理的问题;为了生态鱼塘的建设,陈飞黄自费到南充去观摩、学习生态鱼的养殖技术;为了筹集修路的50万元,陈飞黄亲自前往朱鹏、邓世清处进行讨债,不惜与他们闹僵分手;为了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重重矛盾和利益纠葛,陈飞黄拿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来对之进行管理。陈飞黄之所以不分昼夜的这般忙碌和努力,全在于他的这种报恩的思想意识和人文情怀。

  这部长篇小说给人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虚与实的结合。小说是一种以虚构为主的文体形式,虚构既是小说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殊形式,也是其富有艺术审美和美感魅力的本质显现。小说虚构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就人物的虚构而言,它可以是杂取种种人以合成一个,也可以是选择某个人为重点,再兼收并蓄其他人物形象的特征;就故事文本的虚构而言,它可以对整个故事进行虚构,也可以对故事局部进行虚构;就虚构的对象而言,它可以是对人物、故事的虚构,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和细节的虚构,还可以是对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的虚构。无论如何,都构成了虚构这一事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长篇小说又在某些方面指向了具体实在,即所谓真实性的存在。诸如成都、广元、绵阳、南充、金河镇、三河村等这些具体存在的地名,陈飞黄、陈国标、赵荷花、顾千秋、冯镇长、罗子霄、沈颜颜等这样具体的人名,以及众多相互关联的事件,或者是典型的社会场面和生活环境。这些都毋庸置疑地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亦虚亦实、亦真亦幻这一明显的特征。由此,我们才能够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得以觅见故事文本的流畅自然、结构形态的单纯内质、人物活动的丰富多彩、情节细节的摇曳多姿和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审美感知和特殊的艺术感染力。与此同时,作家在小说里采用的这种“写真”手法,将叙事、描写、抒情、说明指向了具体的真实存在,又给读者的小说阅读增添了几分真实感受和审美想象。

  这部长篇小说给人的第三个突出印象是其叙事视角的新颖独特和小标题设置的艺术美感。叙事视角就是作者讲述故事的角度,它是打开叙事时空的关键因素,也是使叙事得以进行下去的重要原因。作者在这部长篇小说里采用陈飞黄这个“特别的归乡者”的艺术视角来进行故事的讲述,笔者以为,这个“特别的归乡者”主要包含着这样两重含义:一是指这个“特别归乡者”的身份特殊,一方面陈飞黄是一个乡里人的身份,另一方面陈飞黄又是一个归乡者的身份,是这两种身份的兼容或重合;二是指陈飞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因为自己的公司牵扯到其他两家公司之间违法的缘故而暂时关闭,为了躲避这一纷纷扰扰的法律纠纷,也为了摆脱无事可做的尴尬之窘,他便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摇身一变而成为了一个短暂的“乡下人”,临时担任了金河村的党支部书记。这样一个兼容了三种身份的人物叙事,不能不说具有其新颖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正是这样一种叙事方式,不仅为我们打开了叙事时空,而且展示了一个“特别归乡者”为了改变故乡落后的面貌而做出的特别努力和倾情奉献。从小标题设置的艺术角度看,作家为了使读者能够顺利流畅地读完整部小说,有意识地设置了许多小标题,诸如“资助修桥”“沉甸甸的信任”“蔬菜基地揭牌”“大量养殖小龙虾”等等。这些小标题,不仅突出了叙事重点,展示了故事情节的连续性,表达了明确的主题意蕴,而且使读者能一气呵成地读完整部小说,知晓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走向、精彩细节的描写和对于其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的点染,明解其思想意蕴的表达和揭示。这是小标题设置的美妙之所在。

  总而言之,在这部题名为《特别的归乡者》的长篇小说里,作家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情节和情境的描绘,通过对其独特新颖的叙事视角和小标题的艺术设置,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别归乡者为了改变故乡落后的面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倾情奉献,揭示了脱贫攻坚小说叙事的多种可能,以及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感知和领悟。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