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州沃野庆丰收 乡村振兴正当时
发稿时间:2021-09-24 08:1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日前,涪城区乡村振兴秋收仪式暨涪城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授牌仪式在涪城区新皂镇五福寺村举行。 走进新皂镇五福寺村,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扑面而来的稻香让人陶醉。在阵阵轰鸣声中,10多台收割机在金色稻田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稻穗卷入收割机,切碎的秸秆从机尾排出,一粒粒稻谷尽收“囊中”。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稻谷

  涪城 农机服务百姓喜

  日前,涪城区乡村振兴秋收仪式暨涪城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授牌仪式在涪城区新皂镇五福寺村举行。

  走进新皂镇五福寺村,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扑面而来的稻香让人陶醉。在阵阵轰鸣声中,10多台收割机在金色稻田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稻穗卷入收割机,切碎的秸秆从机尾排出,一粒粒稻谷尽收“囊中”。

  “我种植了5亩水稻,亩产量在1500斤左右。”种植户邓从学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令邓从学喜悦的不仅仅是大丰收,还有10多台收割机助他收获成果的惊喜,而这得益于涪城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的成立。

  今年以来,涪城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今年8月中旬,涪城区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成立了涪城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

  “目前农机联盟机构共整合联合收割机、耕整机、拖拉机等机具200余台(套)。”涪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的成立提升了农机服务质量和水平,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接下来,涪城区还将充分利用7个镇、涉农街道已闲置的原村委会办公场地,建立24个农机小栈,引导作业农机定点停放,提供人员休息、生活物资补给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保障网点。

  游仙 粮食扩面见成效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秋分时节,游仙区魏城镇安乐村发生了一件事——有村民收拾整理全村600余亩撂荒地,种上了高粱,如今喜获丰收。而这样的事情,正在游仙区各地上演。为进一步扩大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今年以来,游仙区打出系列组合拳,着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收成相当好,保守估计每亩有650到700斤,产量还是高。”站在收割完毕的高粱地里,魏城镇安乐村高粱种植户安松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村里号召在家有劳动力村民对撂荒地进行承包,以扩种扩面,保粮食产量。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安松等人共计流转了600余亩山梁撂荒地,用来种植高粱等作物。在收获季节,村民安显天告诉记者,每斤高粱卖出近3元的价格,这让他看到了杂粮种植的前景。

  在游仙,越来越多低效率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域被改种传统农作物。今年,该区玉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其中,仅改扩种玉米就达到了1181.31亩。

  今年以来,游仙区顺利达成58.01万亩粮食面积和24.09万吨粮食产量的粮食生产目标。在粮食扩面工作中,游仙区打出系列组合拳:鼓励老百姓应种尽种;对于没有生产能力或者生产能力不足的农户,发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进行代耕代种;实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种植结构,让老百姓“种”出成效……这些有力有效的举措,也让游仙区的粮食扩面工作顺利推进。

  安州 收割栽种齐“上演”

  9月是丰收的时节,在安州区河清镇的田间地头,收割和栽种正同时“上演”,一片忙碌景象。

  在河清镇同盛村的田地里,十余个工人正在栽种这一季的农作物——大蒜。“我们村的大蒜生产是在零几年就已经开始了,以前都是散户,种的面积不是很多。通过农业农村局在项目上大力支持,再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现在正大规模发展大蒜产业。现在大蒜种植规模最大的农户,种了有80到100亩。”安州区河清镇同盛村党委书记薛勇告诉记者。目前,该村的大蒜种植面积已有3000余亩,亩产值达到4000至8000元。同时,村委还和云南的经销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每年大蒜的销路。

  同盛村这边忙着栽种的同时,隔壁的同心村正在加紧收割生姜。安州区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小军介绍道:“社员都是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合作社入股。平常他们就来合作社上班,基本上一个月挣2000多元钱。种姜现在行情还是可以,一亩田基本挣得到15000元左右。”

  作为安州区的农业大镇,河清镇主要以水稻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当地的蔬菜品牌“金花蔬菜”更已成为全区蔬菜行业的一张名片。河清镇副镇长康程豪说:“下一步,河清镇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建设安州区现代稻蔬产业园,按照‘一心两带四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产业园建为省级现代产业农业园。”

  江油 举办无人机竞赛

  9月22日,江油市在永胜镇永平村开展了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还举办了第四届“丰收杯”农民工农机技能(植保无人机)竞赛。活动以“金秋硕果庆丰收产业兴旺促振兴”为主题,来自该市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综合服务站等单位的14组28人参赛。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姚来辅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不断创新,无人机植保技术已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战场”,它精准、高效、环保,为推动江油市现代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作为种植大户,在江油市种植了数千亩水稻的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收成明显上升。该合作社理事长张开莲说:“我们流转的3600多亩土地,主要在江油市永胜镇,今年风调雨顺,每亩田增产五十斤以上,基本全程机械化操作。”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蒲维东说:“近年来江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农业投入逐年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下一步,将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江油市‘三加六’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南部精致农业、中部标准农业、北部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电管家 把好用电“安全关”

  9月22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黎雅供电服务站“电管家”深入田间地头向正在忙碌的群众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并提醒收割驾驶员注意避让电力供电设备,确保秋收期间电力可靠供应。随着农村秋收工作陆续铺开,针对秋忙季节农村电力安全事故易发的特点,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坚持安全防护、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并重,多措并举把好农村地区秋收用电“安全关”。

  为筑牢农户安全用电思想“防火墙”,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把秋收用电安全宣传划分到村,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用电安全再教育,“电管家”深入农村,对临时线路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漏电保护装置能否正常动作、检查电线有无私拉乱接等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户用电安全。

  同时,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绵阳)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按照“网格划分、防治结合”原则,组织队员定人、定点开展临时用电监督和引导,了解客户用电需求,随时解决用电问题。

  此外,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还督促各供电服务站利用自然村广播、“电管家”微信群、朋友圈发放用电宣传资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秋季农村用电安全管控意识,“电管家”积极开展用电安全宣传,加强线路设备巡视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农村秋收安全用电上好“安全锁”。(杨海燕 刘凤君 宋扬 陈浩然 何鑫 黄文仕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雪 杜畅 安峥 田明霞 黄小芹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