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能赋权 培育乡村善治“好帮手”
忠兴镇开放联动孵化本土社会组织
绵阳新闻网讯 连日来,游仙区忠兴镇凤凰村里热闹非凡,全村20余名留守妇女在忠兴镇社工站专业社工的指导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规章制度完善、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8月中旬,这批主要在家务农的乡村留守妇女,将有一个新的身份:游仙区忠兴镇凤凰村爱老服务协会志愿者。
对于“新身份”,留守妇女白琼政很是期待。“既可以服务乡亲,还能增加收入,一举多得。”白琼政们的“新身份”源于忠兴镇在基层治理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刚刚过去的7月,忠兴镇政府与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培育本地社会组织,由此掀开了忠兴镇创新探索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目前,忠兴镇聚焦当前乡村工作重点,针对环境治理服务、儿童关爱服务、乡村养老服务、残疾人照护服务、创业就业服务以及种养殖服务等6大服务板块,引领本地群众积极参与,首批成立了7家本地社会组织。为了让这些社会组织迅速成长,更专业地服务本地群众,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忠兴镇政府整合各方社会资源,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和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统筹开展全镇社会组织培育、人员培训、服务项目设计、社会资源链接等工作,采取“公益创投”的方式进行实战练兵,打造“忠兴社工”服务品牌,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本地居民深度参与本地服务。”忠兴镇党委书记梁红梅对此概括说,“目的是培育出一批发展好、潜力大、叫得响的本地社会服务组织和品牌,让其成为忠兴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共治共享的好帮手和生力军”。
“选择协会作为运营平台,主要基于前期的良好合作。”忠兴镇副镇长曾静介绍,该镇与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合作由来已久,协会每年在忠兴镇开展大学生新生扶持、乡村夏令营活动,在本地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外,双方的进一步深度合作,还可借助协会平台,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服务于忠兴,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下一步,该镇计划将本地社会组织培育纳入社会治理工作重点,利用多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通过“增能赋权”引导本地社会组织树立项目意识,提升需求发现、项目设计水平,提高项目执行力和服务力,引导本地社会组织服务向全域化、专业化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服务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开放联动”转变。(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畅)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