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 正文
张天汉:组织武装暴动牺牲生命永不低头
发稿时间:2021-06-05 08:0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三台是川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之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张天汉就是其中一位。

张天汉烈士纪念园

  三台是川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之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张天汉就是其中一位。

  张天汉,三台县联胜乡(今塔山镇)人。“头可断,血可流,但绝不在敌人面前流泪。”这是张天汉烈士说过的话,他也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

  张天汉就义时,年仅32岁。他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保护了党的上下级组织和革命群众,为三台留下了革命火种。他的壮烈牺牲,极大地激发了当时正在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的斗志。

柳池暴动领导人张天汉烈士(右三)

  追求进步 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张天汉,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字作良,三台县联胜乡(今塔山镇)人。父亲张岐宗,是本地著名的医生,常为穷人治病不收医药费,为乡里人所敬爱。张天汉幼年时,在本村宝林寺秀才马升堂家读私塾。1926年春,张天汉考入潼川联合县立中学校24班读书。在校期间,因经常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在第一学期末被学校斥退。

  下半年,他到柳池乡三圣宫达育初级小学教书。虽只上了半年新学,但给他学习新的知识打开了大门。教学之余,他利用闲暇时间,如饥似渴阅读进步书刊《独秀文存》《新文化辞书》《妇女杂志》,以及李石岑主编的《教育杂志》、王芸五主编的《东方杂志》等。“张天汉天资聪慧,尤爱学习,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只要看过的报纸、杂志、书籍,都能详细述说其中的内容,还可背诵重要的章节。”三台县委组织部、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先锋典范》中,对张天汉幼读私塾、聪明好学、积极追求进步作了介绍。

  1929年春,张天汉在绵阳小枧沟(现小枧镇)文信之家教私塾。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到许多社会知识。暑假,张天汉加入进步组织“涪波社”,协助“涪波社”领导人邹凤平开展活动。1929年下半年,经邹凤平介绍,张天汉结识了绵阳白池口日新小学的党员教师谭德政、冯希贤、鞠怀安。张天汉利用假日,与这批党员教师秘密接洽,谈思想,谈学习,阅读进步书刊,研究时政,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思想不断进步。这时,张天汉的堂姐夫刘克谐,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克谐是成都高师毕业,曾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工作,又是三台县立初级中学校教务主任。他们既是亲戚又是同乡,经常互相往来。在刘克谐的影响下,张天汉在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上都有很大进步。“张天汉幼读私塾,聪明好学,后在三台柳池乡三圣宫达育初级小学教书;他一手拿着教案教书育人,一手坚持学习,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如饥似渴阅读进步书籍,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走向革命之路。”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余正道对张天汉的革命事迹如数家珍。

  《先锋典范》记载,1929年冬,三台北路特支成立后,决定创办一所小学作为掩护开展斗争。为解决办学经费,特支决定发动师生和农协会员夺取柳池场镇的市场管理费收入权。该管理费一直由该乡豪族阮氏长期霸占,享有在猪市坝、斗行、秤行、柴市收行钱、“打头”的特权。群众虽然不满,但一直不敢起来反抗。特支通过党组织找到党员刘克谐,“涪波社”社员张天汉、刘竹溪、刘季高等商议了斗争策略,决定由刘竹溪以乡教育委员名义,向三台县政府教育局写报告,争取教育局局长同意,报县政府批准后,以上压下;由张天汉、刘克谐、刘季高等分头串联,发动柳池乡盐工、农民积极参与。张天汉立即发动他在柳池乡场镇三圣宫达育初级小学的学生联系家长,柳池乡的盐工、农民很快被发动起来。刘竹溪得到县政府指令后,连夜赶回柳池井,宣布县政府批准柳池乡场镇诸行斗秤收入归学校作为办学经费的决定,但阮氏拒不执行。柳池井逢场那天,张天汉、刘克谐带领师生、农协会骨干100余人,手持棍棒赶到市场,以鸣锣为号,分组行动,将诸行斗秤等量器、衡器全部夺走。阮氏立即派出打手争抢,双方发生激烈械斗。事后,双方都到县府告状。中共潼川特区委立即发动文教界师生支持声援。迫于众多师生压力和筹措办学经费的合理要求,最后判定柳池乡诸行斗秤收入全部归学方,作为办学经费;阮氏付学方人员医伤费用,并赔偿因争抢造成的店铺货物及家具损失费。“这次斗争取得了胜利,鼓舞了群众斗争情绪,张天汉也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科科长王仕春在提供的史料上这样评价。

  1930年初,北路特支(1930年2月,北路特支改建为北区区委)创办了爱智小学。刘克谐任名誉校长,邹凤平任代理校长并任教,赵利群任教该校,教员和校工都是党员和进步分子,张天汉任教务主任。“一边教书,一边办夜校,宣传革命思想,为北区革命斗争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革命力量由柳池迅速发展到马康桥、塔子山等10多个乡,开辟了革命的大好形势。”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党史资料上这样记载张天汉这一时期的革命工作。张天汉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思想更加进步,经常翻山越岭,深入农村、工厂,启发教育盐工、农民起来革命,政治上愈发成熟。11月,北区区委讨论了张天汉的入党问题,认为他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同意发展他为党员。但就在这时,中共潼川特区委发动了塔子山农民、盐工武装暴动。由于时机和条件不成熟,暴动失败,大批党员被通缉。情况十分危急,张天汉等人被迫转移隐蔽到附近农村,分散召集农民开会作宣传解释工作。一星期后,赵利群、邹凤平、许本达去重庆找省委另行分配工作,张天汉到绵阳小枧沟开展农运。

中共三台北区区委机关旧址(今塔山镇柳池境内袁家庵)

  不幸被捕 成功越狱重建组织

  “1931年1月的一天,张天汉在绵阳县城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绵阳县监狱,与日新小学党员老师冯希贤、进步教师李传玺、龚士经和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同志陈志良同关一室。在狱中,张天汉遭到严刑拷问,遍体鳞伤,后背尽烂,当时虽未入党,但坚决不招供,更不‘悔过’。敌人抓不到证据,又无计可施,遂以‘土匪’罪名收监。”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史料这样记载张天汉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的不屈不挠。

  一月后,张天汉的堂弟张寅宗来探监,张天汉暗示张寅宗给他带一个“打得穿墙的东西”。半月后,张寅宗买了把木工凿子,又特地从饭馆里炒了几份菜,把凿子放在篮子底部,上面放上盛满饭菜的盘盘碟碟,提了竹篮来到监狱。趁狱警不注意,张天汉迅速将篮子里的凿子转移到监舍的铺草下。当晚,等狱警熟睡后,5人商议了越狱办法。他们开始轮流凿墙,凿下的泥土,垫在铺草底下,天快亮时,就用油灯把新凿的墙熏黑,使房外查监的人看不出破绽。

  一个月过后,墙快凿穿了。3月5日夜晚,张天汉等5人依次从墙洞爬出牢房,在夜色掩护下向外跑去。监狱大门高耸,门口有士兵把守,围墙四周布满电网钢绳。驻守监狱的范连长曾和陈志良在同一部队,两人关系甚密。陈志良带着大家悄悄摸到驻守监狱的连部驻地,叩开范连长的门。范连长一看,顿时明白,他马上叫来警卫通知士兵集合,又命令警卫将5人绑起来。5人正在诧异,范连长已指挥士兵将他们押解出监狱大门。当只剩下范连长和他们5人时,范连长为5人松了绑,转身消失在黑夜里。5人回过神来,会心一笑,匆匆向城墙边跑去。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郭静在《张天汉涪城越狱》一文中,对张天汉等成功越狱的记载较为详细。

  张天汉与陈志良等人商定一起到剑阁县开展工作。在以后的两个多月里,张天汉辗转剑阁、青川、江油一带。

  1931年5月,张天汉回到家中,不久和党组织取得联系,由刘克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与王光临、胡继瑗等重建三台北区区委,任书记。区委成立后,张天汉一面整理群众组织,恢复共青团、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一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气节教育。同时,为确保党组织的安全,建立健全了区委与三台中心县委、区委与各基层支部秘密联络制度和方式方法。

  在张天汉领导下,三台北路党、团、群众组织迅速恢复、发展,建立党支部12个,组建了黄泥井游击队,争取到云同保安队30余支枪。各支部党员走村串户,发动和支持群众采用各种办法开展反豪绅、反高利贷、抗粮抗捐斗争。北区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北区的群众组织连成一片,形成了以张天汉住处为中心,方圆四五十里的“赤区”。

  1930年9月,为配合全国武装暴动,中共潼川特区委发动了以塔子山为中心的农民、盐工武装暴动。塔子山、柳池、会龙等场镇的铁器铺赶制大刀、长矛;赤卫队加紧修整火药枪,制造土炮。图为塔子山铁器铺旧址(在今塔山镇)

  柳池暴动 革命先烈英勇就义

  “1932年8、9月间,四川省委、省军委先后派巡视员李少华、特派员黄天元到北区指导武装斗争。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为配合红军斗争,区委制定了柳池暴动计划,决定于1933年春节前夕,在柳池、黄泥井一带同时发动农民暴动,实行破仓分粮,然后导向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党史资料《精神风范》记载,1933年1月23日,柳池乡团总强征29军预征3年的粮款,并扣押交不出粮款的群众30多人,激起群众强烈不满。张天汉、王光临、胡继瑗趁机组织张家湾、胡家沟八九百农民,携带刀、矛、锄、棍赶到柳池街上游行示威,哄闹乡政府,包围关押农民的地点,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不准预征粮钱!”“不准关押农民!”。在米市街吴家茶馆包围了催粮委员和柳池乡团总刘公辅。慑于群众威力,团总和催粮委员将关押在团防公所的农民全部释放,并同意缓交粮款。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柳池暴动,引起当局注意。1月25日,县府派出保安队百余人赶往柳池井。26日拂晓,县保安队秘密潜入北区,兵分两路包围了暴动据点张家湾和石缸湾。张天汉、李少华、胡继瑗相继被捕,当场搜出枪支、革命书籍、文件标语、传单及油印机等物。此次被捕的还有张天汉13岁的儿子张开涛,邻居张开蒙、张金宗,以及王光临的父亲王履公,弟弟王春临(党员),儿子王衡月、王衡一等。3月1日中午,张天汉、王光临、李少华被押赴三台县城西门外牛头山南麓刑场。他们沿街高呼“拥护苏维埃!”“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张天汉矗立刑场,先中一枪,腹背洞穿,鲜血淋漓,但直立未倒,高呼“打倒烂军阀!苏维埃成功!”敌人又开一枪,腹背已两洞,血流如注,但仍未倒下,口号声愈烈,并环顾死难的同志,继续高呼革命口号;敌人又对准头部开枪,这才轰然倒下。其情悲壮激烈之至!

  张天汉牺牲后,当时的中共成华区委机关报《快中快》刊文沉痛追悼,省委号召全体党员向张天汉同志学习,党组织把张天汉的遗体运回家乡宝林寺安葬。1982年12月,三台县人民政府追认张天汉为革命烈士。

  为了纪念张天汉,三台县塔山镇宝林村7组建有张天汉烈士墓,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纪念园面积2500平方米;在塔山镇袁家庵建立张天汉烈士纪念堂,馆内收藏烈士塑像、生平简介、画像、生前用品及宣传烈士英勇事迹的史志书籍等。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张天汉烈士墓、纪念堂,重温不朽的革命精神,感受红色力量,不断前行。”三台草堂书画院院长王延旭的话代表着无数党员群众的心声。

  “浩气冲天穹,丹心照千古,前人未完事,留给后人补。”张天汉就义前,曾在狱中写下这首遗诗。四句简单的话语表明了张天汉对革命的真挚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

  (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史料整理)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