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百年之前 笼子寨山顶书声琅琅
传说中黄帝嫘祖联姻之地文化底蕴厚重——
发稿时间:2021-12-05 08:3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在盐亭县黄甸镇三元场旁有一座山,山势高峻雄居群峰之首,由于山形类似蚕蛹被称为蛹子寨,因四川方言谐音之故,后来被称为笼子寨。据传此地为黄帝嫘祖结亲之地。清末民初,盐亭学者杨太虚曾在笼子寨设馆授业,并在山腰的会仙观著书立说,让这座山名气大增。

  笼子寨一峰独秀

  在盐亭县黄甸镇三元场旁有一座山,山势高峻雄居群峰之首,由于山形类似蚕蛹被称为蛹子寨,因四川方言谐音之故,后来被称为笼子寨。据传此地为黄帝嫘祖结亲之地。清末民初,盐亭学者杨太虚曾在笼子寨设馆授业,并在山腰的会仙观著书立说,让这座山名气大增。

  笼子寨海拔虽然仅有600多米,但在川北群山之中,仍然算得上较高的山峰。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当地流传习俗与嫘祖有关

  笼子寨原名蛹子寨,据说因山形似蚕蛹而得名。相传黄帝来到西陵后,但见西陵山清水秀,又闻嫘祖发明丝绢,且处事果敢,把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对嫘祖产生了爱慕之心。

  一天,黄帝、嫘祖一行巡察到今盐亭三元乡笼子寨,嫘祖因感染风寒,便在山上住了下来。山上饮水不便,黄帝四处寻水,他走到坡北,见坡崖处的崖缝中有滴水,于是用剑斩开岩石,石下果然有清泉流出。黄帝令随从在泉下挖一小坑,不久泉水积满,清澈见底,掬一捧入口,但觉甘甜可口。于是,黄帝赶紧用陶罐装回泉水,嫘祖饮后神清气爽,病情大为好转,起身下床,与黄帝慢步至山顶,远见层峦迭嶂,众山俯首,清风徐来,心旷神怡。

  嫘祖与黄帝在山上小住了几日,病愈后由岐伯作媒联姻。从此,人们把笼子寨称作“爱情寨”,把岐伯用山上的泉水和草药调制的汤叫“爱情汤”。民间不知“爱情汤”中添加了什么草药,就用当地出产的红苕和醪糟加泉水熬制“爱情汤”。从古至今,当地人一直有用山泉水或醪糟汤解渴、提神、治病的习俗。

  杨太虚曾经在此设馆授业

  从三元场出发,前行大约两公里,就来到了前往笼子寨的路口,道路一旁边立有县级文物保护碑。

  明末清初,当地为抵御兵匪,在山上以人工凿成悬崖峭壁,只在东面留出一道石门曲径而上,再筑起炮台掩体,挖凿一人多深的战壕,修筑起防御兵灾匪患的寨堡。寨堡周围有9米高的石墙,从仅开的一道寨门进入后,沿数十级石梯曲转而上,就来到了寨顶。在这里能清楚地看到,寨墙上有宽2米、深1米的土

  建工事1道,山顶寨坪上几十棵古柏掩映中,仍留有炮台的痕迹。

  清末民初,杨太虚隐居笼子寨设馆授业。他的学生遍及盐亭周围七个县,人数多达170余人。杨太虚一生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精通医道,长于经史,善诗词,自己也著书立学。杨太虚所著的书籍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经史、医学、文学等,他的书法也别具特色,尤其以草书著称,观之如龙蛇飞舞。在笼子寨的柏林边,立于太虚亭一侧的回文诗可见其风格。

  关于会仙观的神奇传说

  从笼子寨下山,远远地能望见对面山上的会仙观。关于会仙观,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一千多年前,此地有一个穷书生名叫安柏,安柏博学多才,精通医术,心地善良,常常从山上采回草药为人治病疗伤,为了方便采药,他在这座小山上盖了一个窝棚长期居住。一天黄昏,安柏背着一竹篓草药,又饥又渴地回到窝棚前,看见8个乞丐正坐在草地上喝酒吃菜,看见安柏,乞丐们也拉着他一起坐下。安柏一看,乞丐们喝的是玉液琼浆,吃的是山珍海味,心想这些酒菜一定并非来自正途,于是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大笑,风声大作,安柏回头一看,乞丐和酒菜都不见了,几缕青烟飘然而去。回到窝棚里躺下睡着后,安柏梦中见到了游历至此的八位神仙,向他解释了刚才的考验,夸奖他穷不失志,并请他喝酒吃菜。天亮之后,安柏走出窝棚,遇见的乡亲发现他脸上的皱纹不见了,灰白的须发变青了,惊奇之下询问,安柏将梦中奇遇如实相告。后来,为了感谢八仙的点化之恩,人们在这里建了会仙观,这座山也就取名为安柏山。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