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韵飞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无论是建党之初,还是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百年的历史解答和实践检验,深刻地揭示了先进思想理论的无穷魅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百年发展,就是最好的明证。党的历史就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没有近代以来的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建立。没有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要求,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调查研究名篇是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矛盾论》《实践论》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进入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胡锦涛同志说:“应对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思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鲜明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2019年,他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近年来,中央政治局多次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五四运动、民法理论、党的科学理论、考古学等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与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并致信祝贺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从实践来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客观上呼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为之提供了丰厚的实践材料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再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理、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回顾绵阳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历程,是和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肩前行的。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坚守初心,以党史为纲,加强对“四史”的理论研究,同时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用更加宏大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进一步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要发扬传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研究,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为传承党史添砖加瓦、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贡献力量。
(作者为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