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承载红色基因——
绵阳有这些党史教育基地(之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挥革命遗址、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党史教育场馆的宣传教育功能,连日来,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通过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各区市县委党史研究室联系,奔赴各处党史教育纪念场馆和革命遗址采访拍摄,把这些承载红色基因的地方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中国两弹城
两弹城内的邓稼先旧居
中国两弹城(“两弹一星”梓潼纪念馆)
●全国党性教育基地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中国两弹城”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南,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占地1000余亩,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
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建筑物167栋,有保留完整、弥足珍贵的大礼堂、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小白宫”、将军楼和800余米的防空战备洞等红砖、水泥墙建筑及大批具有文革时期历史特性的宣传标语。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防科学家的题词石碑70余块,是全国唯一、不可复制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目前,陈列馆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已成为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保密教育、怀旧体验、休闲度假、红色旅游、拓展训练、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级党性教育基地 ●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
纪念馆毗邻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按“裂缝”建筑方案建设,其寓意为“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纪念馆分为旷世巨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四个部分。整个建筑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象征新生和希望。
纪念景区已成为留存灾难记忆、传承抗震精神、展现人类爱心力量以及对自然再认识的平台,是开展预防特大自然灾害科研和教育的基地,具有“纪念、展示、教育、宣传、科研”等功能,最终将建成世界级的地震灾害研究基地和世界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绵阳南山烈士陵园
绵阳市烈士陵园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绵阳市烈士陵园位于涪城区南塔路南山公园内,由烈士公墓、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广场组成。烈士公墓安葬了67位烈士遗骨,包括绵阳第一批共产党员谭德政烈士等。
王右木纪念馆外的王右木塑像
王右木纪念馆大门
王右木纪念园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市级党性教育基地
王右木纪念园地处四川江油市武都镇场镇,由王右木纪念馆和王右木故居两部分组成。
王右木纪念馆。位于武都场镇右木路60号,系仿古建筑,始建于1987年,1991年开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置有4个主题展室、党员政治生活馆、职工办公室、右木广场等主体设施。馆内收藏了王右木致党团中央工作报告、革命战友及亲属信函、四川党团组织活动情况、《人声》报有关文函、老同志回忆录、烈士留学笔记、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题词及楹联等珍贵文献资料。四个主题展室分别为“王右木生平事迹”“思想的力量”“薪火永继”“马克思读书会”。
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场镇解放西街,系清代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王右木生活、学习和成长之地。故居展陈主要运用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以王右木家境家世为主,再现其成长经历和家人生活实况。每逢“清明”“五四”“七一”“八一”“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都有大批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基层党员群众来园开展入团入队、入党宣誓、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
中共绵阳历史展览馆
●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市级党性教育基地
中共绵阳历史展览馆位于绵阳市委党校园艺新校区,展览馆分主展厅和辅展厅。主展厅位于市委党校新校区德厚楼一楼,展存面积350平方米;辅展厅位于新党校大礼堂一楼,展存面积150平方米。该展览馆立足绵阳地方党史,全景式展现中共绵阳地方组织自1919年至今的光荣革命斗争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
展览馆展存内容丰富,在展示形式上,以图片、文字为主体,辅以一定数量的情景画、雕塑、景观模型、视频资料、声光电技术等手段展示。整个展览馆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绵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程,以及绵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部分图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