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游仙
【游仙】聚焦"四大领域"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发稿时间:2021-03-18 09:3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轰轰烈烈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走过两年时间。本轮镇村建制调整,游仙区52%的乡镇和49%的村被撤并,减幅全市最高。 行政区域的“减法”伴随的是改革成效的“加法”。如何抓住两项改革”契机,打破原有行政区域、村级建制局限?游仙区从改革“后半篇”文章入手,从“资源配置、发展质量、服务能力、治理效能”四大领域发力,不断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原标题:以改革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游仙聚焦“四大领域”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铁炉村产业新景

  轰轰烈烈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走过两年时间。本轮镇村建制调整,游仙区52%的乡镇和49%的村被撤并,减幅全市最高。

  行政区域的“减法”伴随的是改革成效的“加法”。如何抓住两项改革”契机,打破原有行政区域、村级建制局限?游仙区从改革“后半篇”文章入手,从“资源配置、发展质量、服务能力、治理效能”四大领域发力,不断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乡村旅游环线施工

  下放“事权”“财权” 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3月12日,在游仙区小枧镇场镇上,3名身着墨绿色制服的综合行政执法巡查队员正在街上巡逻。“乡镇来了执法队员。”赶场的居民对这种“新奇”的场景早已屡见不鲜。

  作为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之一,游仙区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点。全区整合执法力量,设置6支城市管理执法中队和3支综合行政执法巡查大队,中队与辖区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合署办公,大队实行“驻片+延伸巡查”,同步厘清驻地政府与区级部门权责边界。通过执法资源合理配置、职能职责有效承接等方式,破除了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力量下层困难等顽疾,建立起扁平一体、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简约便民的基层治理行政执法体制,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

  随着行政区域调整,镇域面积扩大,乡镇面对的群众需求越来越多。如何让乡镇更好承担服务职能?游仙区探索实施“事权”下放。该区创新实施精准放权赋能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乡镇扩权赋能,通过委托方式,直接授予乡镇(街道)11个领域8大类共148项管理服务权限。

  伴随着“事权”改革而来的是“财经权”的同步下放。游仙区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下放事权同步匹配所需经费,乡镇(街道)新增财力按不低于70%比例补助乡镇(街道),近几年全区镇(街道)财税收入始终保持5%的增长。

  村级建制调整后,被合并村庄阵地如何重新利用?游仙区将闲置村(社区)119个办公楼严格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原则分配使用,即三分之一由村支两委使用、三分之一提供给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使用、三分之一租赁给企业和业主使用,既减少企业投入,又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大提高村级办公场所的利用率,密切干群关系。截至目前,集体闲置村部办公楼主要通过租赁方式利用的有21个,其余村部办公楼主要是乡村卫生站、开办农民夜校、农民健身场所、阅读室、养老中心等公共设施利用。

  纵深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相当于全镇多出了500亩‘建设用地’,在这一重大红利面前,任何发展难题都不是问题!”新桥镇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杨桂林感慨道。

  新桥镇“多出”500亩“建设用地”的重大利好,源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游仙的深入推行。该区通过用腾退宅基地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以集体经济入股形式与辖区企业开展联营,在促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促乡村振兴。目前,试点镇新桥已腾退闲置宅基地84.5亩,解决农村发展用地75亩,预计全镇还可整理出400余亩指标。

  抢抓“两项改革”契机,游仙区不断在乡村发展的各个层面优化实施路径,创新方法举措,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规划层面,游仙区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11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绘制全域乡村振兴“一张图”,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明确每个镇不低于500亩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8%新业态、新产业用地。在新规划的有力引领下,魏城镇工业园、新桥镇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江西双胞胎集团、新疆宇琦服饰等亿元项目相继落户游仙。

  在农村产权层面,游仙区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集体资源入市、资金入股、村民参股的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行动。全区清理出集体资产12.7亿元,整理集体建设用地511亩,为15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为下一步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资源供给方式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社工室的成立帮了我们大忙,不但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也让我们从繁忙的服务工作中抽出精力,专心致志抓经济建设。”3月12日,在游仙区胜利村社工室里,该村党总支书记王生保告诉记者。

  一个小小的社工室为何有如此大的作用?游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作用”的背后,源于游仙区依托“两项改革”建立的政府购买服务供需对接机制。

  “该机制明晰了政府购买服务中‘干啥事、谁干事、钱哪来’三个问题,通过完善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到基层,渐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负责人介绍。游仙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整合各级公共服务需求,编制出区、镇(街道)两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指导目录158项,编制依法依规履行、协助办理和无权承担“三张清单”61项,明确“该干的事”;通过财政预算把关,多源汇集购买资金,找到“干事的钱”;在找到“干事的人”方面,游仙区大力培育专业型、本土型、扎根型社会组织,2020年新培育法人社会组织12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60家,有效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2020年,该区整合省市区各类资金4374万元,实施有关项目163个,极大丰富了政府购买服务内涵,规范了购买行为,有力满足了基层公共服务需求。

  不止于此,两项改革中,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题中要义是做好服务文章。为此,游仙区在“服务”上新招频发。

  探索“城市学校+乡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模式,合理确定学校布点和数量,共撤销14所公办学校,减幅31%,244名教师全部统筹交流至需求学校。

  创新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将原22家乡镇卫生院整合组建成8个医合体,依托区级公立医院打造3大片区医疗中心,“八区三中心”推动服务群众的医疗资源更加集中高效。

  努力推动共建共享 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3月12日,在盐泉镇龙荷谷山湾农庄,90后大学生村官、村党组织委员齐兰英正带领村民们种下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树苗,并不时向大家打气道,“大家加油干,过几年这里绿树成荫,花开盈野,就能吃上旅游饭了”。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重新“组团”的村庄要交给能人带,这是游仙全区干部的普遍共识。在改革后的村级党组织换届中,游仙区打破选人用人壁垒、落实离职干部保障,所有村(社区)已顺利完成村级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岁、比上届下降2.5岁,“双带”能人占比近80%。

  基层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治理有效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离不开一系列真招实招。

  游仙区聚焦村(居)民关注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三上三下”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极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出台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实施方案,依法厘清村(社区)工作职责,大力推行“大掌柜+店小二+微项目”“社区货币”“三微”等社区治理模式,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各基层管辖范围和“小微权力”不断增加,发生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风险也不断上升。为此,游仙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整合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力量,运用“互联网+监督”思维,升级打造阳光监督平台,使群众参与村(居)务监督工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自上线以来,平台访问量达100多万人次,区内通过身份信息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的群众达34.2万余人次,基层微权力监督能力稳步提升,全区基层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群众身边“微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游仙区改革亮点频现,基层运转井然有序,广大群众普遍支持,实现了区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城乡融合格局的系统性再造、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为基层社会善治和乡村振兴汇聚起澎湃动力。(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畅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