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21年3月4日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发稿时间: 2021-03-06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查了《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纲要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全面依法治市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成绩来之不易。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绵阳的最大市情,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绵阳的最大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纲要草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遵循了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关于制定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体现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纲要草案》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一核两翼、三区协同”战略部署,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措施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符合我市实际,兼顾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建议批准《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突出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高质高效服务保障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高等院校建设发展,支持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整合军地资源要素,推进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建设,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建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努力将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创新活跃的科技新区、业态高端的产业新区、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工业重点产业和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建筑市场占有份额。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夯实县域发展支撑,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一核两翼、三区协同”战略部署,强化“一核”辐射带动和极核引领,壮大“两翼”骨干支撑力量,统筹“三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Ⅰ型大城市。深化“六大行动”,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就业优先,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全覆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平安绵阳建设。

  五、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确保各项规划之间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对接,确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年度计划中充分体现和有效落实。市人民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动态跟踪和监测评估发展目标执行情况。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强规划纲要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