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不忘初心铸天秤 砥砺前行启新篇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工作综述
发稿时间: 2021-03-03 08:2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3月2日,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李勤代表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020年7月,绵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

 

 涪城法院对执行异议案件进行网络听证

  

2020年9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涉案未成年人救助制度新闻发布会

  

游仙法院快速审结一起不当得利案,被执行人履行给付七万元

  3月2日,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李勤代表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李勤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说,2020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有力监督、政府大力支持、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罗丽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利宾 文/图

  回望2020全市法院成绩斐然

  2020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86323件,办结85108件;其中市中院受理8823件,办结8602件。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234.46件,主要办案质效指标排名全省第一方阵,案件质量和效率实现新突破。全市法院29项工作受到省法院和最高法院肯定,72个集体、133名干警获省法院、省委省政府、最高法院表彰。

  以平安建设为根本护航社会安全稳定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扫黑除恶收官战,坚持“查、打、治、建、督”一体推进,扎实开展“六清”行动。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51件449人,重刑率16.58%,2件案件入选全省扫黑除恶十大典型案例。突出打击重点,依法审结涉黑恶“套路贷”案件7件58人。依法审结涉“保护伞”案件6件6人。围绕“黑财清底”,扎实开展“打财断血”专项执行活动,执行到位2.38亿元。健全扫黑除恶联席会商、督查督导、综合治理等制度机制,推动扫黑除恶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迈进。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17件144人,涉枪涉爆、涉赌涉黄犯罪案件166件518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依法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34件337人。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案件24件37人。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审结电信诈骗案142件372人。始终坚持铁腕反腐,依法审结贪污、贿赂案件49件67人,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以服务大局为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法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刑事案件庭审办案指引》,从严从快审结妨害疫情防控、利用疫情实施诈骗、销售伪劣防疫物资等犯罪案件14件17人,获省委政法委肯定。建立与疫情相适应的审执工作运行秩序,临时解除涉疫企业查封、扣押等措施2518次,暂缓执行案件1397件,妥善审执疫情引发的民商事案件,2件入选全省服务保障复工复产典型案例。加强涉疫案件司法应对,主动化解企业用工矛盾,与市人社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审理新冠疫情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解答》,被《劳动法库》收录,并在全国仲裁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信用修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被执行人纠正失信行为,主动修复企业被执行人信息2296例,解除法定代表人高消费限制4258例,营造激励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大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力度,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28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依法审结涉“放管服”改革行政诉讼案件74件,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软环境”。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对标营商环境指标评估体系,有效提高“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司法指标评估效果,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资本市场司法保障,审结金融借款、票据、保险等金融纠纷及民间借贷案件8627件,涉案金额53.38亿元。联合设立涉金融纠纷联调中心,有效化解涉金融纠纷149件,工作经验受到省法院肯定推广。组建破产案件审判团队,成立绵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与高校共建破产法教育实践基地,持续提升破产案件专业审判能力。依法审结破产清算案件12件,释放土地资源211亩,出清房产9.7万平方米,安置职工253人,推动江油屹立建材等5家企业脱困重生,助推“稳就业、保市场主体”要求落地落实。

  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积极巩固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效,紧盯短板发力,持续攻坚克难,执结案件30538件,执行到位39.06亿元。采取淘宝直播等公开拍卖方式,拍卖执行财产5.71亿元,溢价率达222.15%,为当事人节省佣金2900万元,有效解决执行财产变现难题。加大失信惩处力度,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464人,罚款15人,拘留37人,限制高消费20227人。坚决打击恶意欠薪,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执结案件2977件,执行到位1.53亿元。

  加强特殊群体关心关爱。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妥善审结赡养、抚养、婚姻等纠纷6163件,制发人身安全保护令9份,促进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家庭美满、社会和谐。依法严惩拐卖妇女儿童、强奸等犯罪,审结案件73件83人。创新涉案未成年人社会救助机制,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医疗、资金、复学、心理疏导社会救助,工作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

  畅通群众纠纷解决渠道。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推进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全市法院跨域立案192件,网上立案19745件,当场立

  案20813件。疫情期间,大力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电子送达1842次、远程开庭1078次,确保解纷渠道不中断。扎实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解纷机制,化解案件27336件,速裁快审案件较一审民商事案件审限平均缩短60.5%,为实现公平正义提速增效。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建立诉讼服务站86个,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调解、审结案件15981件,巡回审判536次,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格局,配合两办出台《关于健全诉源治理机制推动城乡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将万人成讼率、委托委派调撤率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评体系,诉源治理大格局进一步完善。强力推动诉外治理,设立诉源治理联合调解中心,创新公益律师参与多元解纷机制,获得省委政法委调研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同步加强诉内衍生案件治理,强力提升案件服判息诉率,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衍生案件同比下降0.42%。

  完善审判权制约监督体系。充分发挥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审判质效末位约谈机制,强力推进未结案件消减,未结案减少至1215件,同比下降73.35%,创二十年新低。定期通报“四类案件”监管情况,落实类案与关联案件强制检索机制,严格执行错案追究责任机制,对错案和瑕疵案件“零容忍”,促进司法产品质量更优、品质更好。严格执行减刑假释案件办理规定,依法不予减刑假释25件。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队伍

  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制定党建引领计划实施意见,在全市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党建引领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在引领理念更新、工作落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逐级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形成常态化党建监督机制,组织力提升工程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

  全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法纪意识,认真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巡视巡察,扎实整改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坚定贯彻严的主基调,健全主体责任清单,编制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干警严格落实任职回避、“三非”机制和“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7件45人,促进法官清廉、法院清明。

  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能。加强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政治理论,

  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强化素能提升,制定“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围绕民法典等重点业务知识,组织素能提升培训61期,轮训干警1229人次。增强实战能力,开展“十佳庭审”评选、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活动,4件案件庭审获评全省优秀庭审,4份裁判文书获评全省优秀裁判文书。加强司法研究,17篇调研文章、案例在省级以上法学刊物发表,48篇获省级、国家级奖项,调研成绩居全省法院第一。

  以接受监督为保障推动法院工作再上台阶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报告、通报重点工作,邀请代表委员参与“护航发展·法治同行”等活动,通过代表委员专项视察、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如期办结2件建议、6件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依法接受检察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14次,审结抗诉案件22件,支持抗诉案件9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特约监督员监督活动,让司法更阳光、更透明、更公正。

  展望2021

  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之年。全市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教育整顿为抓手,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更加注重监督管理,更加注重审判质效,更加注重案结事了,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保障。

  加强政治建设,有更高站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好、践行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发挥党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努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铁军。

  精准服务大局,有更强担当。依法惩治影响疫情防控各类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司法应对,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围绕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加大司法保障力度。全力营造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尽最大可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持企业财产运营价值。依法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帮助企业化解危机、脱困重生。发挥司法智慧,尽最大努力保护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建设。

  践行司法为民,有更实举措。树牢为民情怀,全面落实为民、利民、便民举措,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加快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诉讼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做实乡、镇诉讼服务站工作,切实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民法典准确实施,强化民生权益保障,注重公序良俗典型案例宣传。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司法保护,努力使司法工作更加符合民情、体现民意。

  加强改革创新,有更大作为。完善繁简分流智能识别标准,加大案件速裁快审力度,全面提升司法效能。大力实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度拓展“诉源治理”成效,助推市域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共同维护公正司法,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加大人民陪审员参审力度,提升司法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度。全流程树立案结事了理念,健全案件质量保障机制,扎实提升审判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锻造过硬队伍,有更严要求。坚持压紧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织密监督之网,扎紧制度之笼,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坚决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法院政治生态。持续实施“青蓝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法官能力素养。创新教育培养机制,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提升法官系统观念、法治思维、社会沟通、群众工作和科技应用能力。

  谋篇“十四五”,砥砺前行再出发。全市法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奋勇争先,推动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