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绵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21年3月4日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发稿时间: 2021-03-06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查了《关于绵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作出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社会民生保障有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全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重点领域改革还需加力,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有效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对此,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1年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济增长目标积极稳妥,工作安排重点突出,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关于绵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加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深化技术市场化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潜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推动与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二)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壮大先进制造企业群体,增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筑企业升级扩能,推动建筑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生猪产能恢复、效益提升,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提升保障能力。

  (三)坚持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内生

  动力。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大力发展文旅经济、会展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培育智能消费、信息消费等商业新模式,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深挖县乡消费潜力,加强物流、冷链、仓储等消费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逗硬落实《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围绕“两新一重”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抓好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工作,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坚持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提高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为全市人民创造方便温馨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