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立足大局献良策与时俱进建诤言
——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分组讨论侧记
发稿时间: 2021-03-04 08:57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聆听,发言,交流,探讨……3月3日,出席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的委员们,分成13个小组认真讨论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以及协商讨论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计划及预算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的第一年。绵阳如何乘势而上?讨论中,委员们谈体会、提建议、谋发展,一字一句中流露出的是喜悦、是信心、是干劲,是对绵阳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

  话发展凝聚信心力量

  面对一份份凝聚着沉甸甸的收获、播撒着发展希望的报告,委员们仔细翻阅查看,不时用笔勾画重点。冯小涓委员响亮提出抢抓机遇,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绵阳新

  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而在黄阔仲委员眼中,“机遇”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乡村振兴密切相关,这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时机。”黄阔仲表示,要着力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在公共基础设施、乡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治理,切实提升乡村群众环境意识,做好城乡和村容风貌打造,建设美丽乡村。

  民生是发展的源头,也是发展的归宿。许多委员把目光瞄向了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曾德军委员则盯住了守好“粮袋子”。“去年,我市小麦亩产再创西南地区历史新高,生猪出栏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曾德军表示,大力支持我市创建国家种业强市,推进国家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同时,支持我市智慧农机发展,用科技力量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建设更多公共服务设施、运动场所等配套基础设施,把更多更好的地段留给老百姓,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另外,项目开工、新建道路通车等活动,也希望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让大家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严蓉委员表示。

  献良策共谋美好未来

  会场内外,思想的火花交织碰撞,睿智的声音萦绕回响,凝结着广大委员智慧和汗水的真知灼见,为绵阳未来的发展蓄力引航。

  “目前,绵阳面临重要的历史节点。只有软环境有了,硬环境提升了,人才自然就来了。”在何苗委员看来,绵阳有三张半名片,科技城、教育以及以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形成的电子产业集群。而剩下的半张则是宜居城市,在“十四五”期间,建议争创最佳宜居城市。

  尽管身处不同的会场,委员们却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为先,用好人才政策是关键!”张恩阳委员表示,绵阳要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在这方面寻求新突破。

  “做好‘十四五’谋篇布局,努力建设好科技城新区,绵阳要建立健全一个特有体制机制。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基,做好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就要把根基打牢。”何礼果委员说,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要通过积极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到绵阳、扎根绵阳。

  无独有偶。在阮期平委员看来,近年来,绵阳产业发展迅速,但绵阳高校现有学科却无法支撑产业发展,破局尤为关键。首先要破除人才瓶颈,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大胆创新,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等方式,针对绵阳产业体系对接全国相应高校,把他们的特色学科引进到科技园,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支撑发展。

  “实话”“实招”“务实”“实实在在”……在小组讨论会上,“实”成为让人最深刻的印象。委员们纷纷表示,谋党委之所急、思政府之所需、念群众之所想、尽政协之所能,在人民政协的宽广平台上献计献策、参政议政,凝聚共识、履行职能,共谋绵阳美好明天。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