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召开,再一次聚焦双碳目标。所谓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为助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国家电网绵阳供电公司多措并举,努力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系列务实有效的‘组合拳’,助推我市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谢连芳表示。
12月13日上午,在公交圣水寺充电站内,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正整齐地排列在充电桩两侧,进行充电作业。
这个充电站是市公交集团在城区内为新能源公交车配套的四个充电站之一,目前配备5个充电桩,平均每天可为7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在该充电站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市区供电中心营销一班副班长刘坤告诉记者:“供电公司设置专职的客户经理上门进行服务,将供电线路延伸至客户的项目所在地,为客户节省了相关的线路投资费用,省时、省力、省钱。”
据了解,市公交集团现有新能源公交车115辆,而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之中。今年,市公交集团与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建立了更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合力推进充电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社会车辆定点充电。
“今年春节前,我们将购入297台新能源车,根据公交集团的未来规划,后续新能源车在公交车中的占比将不断增大,配套设施也将跟进建设,引领大家绿色出行。”四川交力特有限公司运维部主管冯光明说。
据谢连芳表示,今年以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积极携手市公交集团,推进公共交通、社会车辆充电桩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市交通领域绿色发展。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深化煤改电、电厨炊,以及乡村电气化等工作,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12月13日下午3时,一架从拉萨飞来的航班在绵阳机场降落停靠。工作人员迅速上前,接入电源和风管,完成一次岸基供电(如图)。
“以前当飞机停靠在地面之后,飞机上所有的空调、照明以及设备,都是靠飞机自带燃油来提供的。”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肖勇华介绍道,而现在,只要通过机场的400赫兹静变电源的一个插头,插上之后由它提供电能。这样由燃油到电的转变,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降低了碳排放,对大气更友好。
早在2018年7月,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绵阳机场集团三方达成协议——由国家电网投资建设绵阳机场岸基供电设施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电网投运的机场岸电项目。
“我们开辟绿色通道,配置专属电管家,及时响应项目的供电服务需求,快速高效地完成了用电业务报装,全力支持和配合机场岸电项目的建设和投运。”肖勇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机场岸电的全覆盖,助力绵阳绿色机场建设。
根据统计,岸电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多以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陆续与11家航空公司签订了岸电使用协议,累计为7000多架飞机提供岸基供电服务,使用总时长达8000多个小时,共节省燃油1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吨。
“目前,国家电网在全国投资运维的首个机场岸电项目已在我市落地。”谢连芳介绍,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0吨,后续机场扩建将实现岸电全覆盖。
新机遇,新思考。对于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谢连芳表示,公司将立足现有四座500千伏变电站,加速电网提档升级,实现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