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涪城
【涪城】百里桑田“听”民声——杨家镇推动“听音问廉”走深走实
发稿时间:2021-12-07 08:4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循着听音问廉绵州行的足音,在涪城区杨家镇,一场场坝坝会、一次次上门寻访记录,在街头村尾、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架起了一座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杨家镇纪委组织召开“听音问廉”坝坝会(谭伟 摄)

  坝坝会“听音”件件有落实

  “干部好不好,群众考一考”。近日,杨家社区的院坝里,一场“听音问廉”坝坝会开得热热闹闹,围绕干部办事公道、办事效率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居民与社区干部围坐一圈,拉开了话匣子。

  “我有个意见,我的两个本本到现在都没拿到,是不是社区干部在管?”坝坝会上,杨家社区居民老刘第一个发问。紧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就社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意见。

  “一个坝坝会,我们收到了4个问题,有2个我们都是现场回答解决,当场给出整改方案。对于类似老刘的几个问题,我们要进行核实,社区不能解决就报请上级解决,短时间不能解决的,就分步解决并做好解释工作。”社区书记黄耀表示,现场“廉考”既解决了疑惑,又办好了实事。

  对老刘提出的问题,社区纪委书记刘世凤立即跟进核实。经了解,老刘说的两个本本是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房产今年上半年已确权,证件在办理中,待制好后统一发放。土地证已集中发放,但他本人未领。了解情况后,社区通知老刘领取了土地证。

  社区纪委书记刘世凤表示,启动“听音问廉”工作以来,已对照查找问题17个,推动解决13个,将持续用力、举一反三、补足“短板”。

  上门来“问廉”事事有回音

  “周婆婆,您对我们村上社保认证上门服务满意不?”周五早晨,杨家镇回龙寺村到村任职选调生彭靖舒来到71岁的周婆婆家中,帮助老人打扫完卫生后,就坐下来翻出一份“听音问廉”台账本和老人交流起来。台账本上面还细致记录了回龙寺村16名高龄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社保待遇认证上门服务情况。

  今年以来,杨家镇开始了对辖区内7500余人的社保待遇进行认证。工作启动后,镇村干部在“听音问廉”走访中陆续听到“不会用智能手机”“年纪大了,腿走不动”这样的声音……大多数老人都集中反映了因腿脚不便或身体原因不能到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的问题。

  百姓有呼声、群众有难题,党委政府就有回应、有措施。很快,129名集中上门服务的民事“送达员”上岗了,听民生、送服务、讲政策、给关怀就是他们的主责主业。

  时隔一月,这些民事“送达员”的工作开展如何?老人们满意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马上解决?……带着这些思考,小彭来到周婆婆家中深入了解。因为,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干部。为推动“听音问廉绵州行”在回龙寺村落地,她会同村纪委拟好了一本针对民事“送达员”的“问廉”台账。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这是镇纪委开展“听音问廉”工作以来,15个“访廉问廉”走访小组共同的目标。“在‘走’和‘问’的过程中,村级纪检干部业务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镇纪委副书记谭伟说到。

  纪检干部们的记录本,反映了群众最热切的心声,也见证了杨家镇便民服务最切实的变化。半年来,杨家镇逐步建立完善了“1个便民服务中心+12个代办点+129名送达员”的镇、村、社代办机制,还探索推行了逢场天早到半小时、延迟半小时的“8+1”延时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舒心。

  “我们将严格落实市委、区委对‘听音问廉’部署,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政策在一线落实。”杨家镇党委书记李华说道。

  (罗亨先 彭海林)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