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认真讨论报告(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冬冬 摄)
10月27日,出席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分成13个小组认真讨论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以及协商讨论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话成就、鼓干劲,建诤言、谋发展……在分组讨论中,委员们既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又敞开心扉地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汇聚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展现的五年成绩可圈可点,作为绵阳人我倍感自豪,报告内容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催人奋进,对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是绵阳人的期盼,也是绵阳发展的需要。”钟沅宏委员表示,建议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让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成为高频词。“建议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出台针对高技能人才的专项激励政策,重点从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于晓燕委员表示,尤其在经济待遇上,对引进的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高技能人才给予专项支持,提高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倍感振奋,催人奋进!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实事求是、亮点纷呈,也为做好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新委员,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马晓燕委员既喜悦又兴奋,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参政议政,提升履职水平。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任勇委员关心科技城新区建设方面的内容,实施“四大战略”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创新驱动战略。他谈到,科技城新区是绵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希望以后能融入更多科技创新元素,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重点发力。
与他不谋而合的还有赵波委员,“科技城新区建设是绵阳加快建设Ⅰ型大城市和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赵波委员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城新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一体化推进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等,通过市级层面加强领导统筹,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绵阳科技资源丰富,如何以科技赋能文旅?文彰益委员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在线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奖励资助购买等方式,打造沉浸式的科技体验场景,提升绵阳城市形象。同时,可以依托在绵科研院所、科技型创新企业,建立多科技体验馆,推出代表绵阳科技成果的科技项目,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教育体系,形成绵阳独有的科技城文化体系。
“当前,县域经济是绵阳发展短板,要出台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罗建明委员建议,首先,各个县市区要培育自己的主打产业,形成自己的县域特色,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要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形成“一盘棋”思维。其次,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保障条件等,给县域经济“松绑减负”。
“双减”政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领域的热词频现,引发委员们热议。蔡晓玲委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使用新能源汽车,环保低碳,但“充电难”问题将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日益增长而日渐突出,希望对新建小区要求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套,并加大公共区域充电桩投入,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社会化治理面临诸多问题。”肖敏委员说,建议多关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打造我市居家养老餐饮配送体系,在社区建立社区餐桌,帮助有能力外出的老年人外出就餐,缓解孤独感,对无法外出的老年人,提供“云食堂配送的三级餐饮配送模式,可采取“先试点,再普及”的方式逐步推开,既保障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又解决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两个多小时时间里,委员们谈感想、谈打算,畅所欲言,铿锵话语犹如声声擂鼓,伴随着现场不时响起的阵阵掌声,奏响了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新乐章。(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小芹)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