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起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我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重阳节庆祝活动。欢庆重阳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和谐。
千余老人共享节日坝坝宴(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雪 摄)
关键词>>>老有所乐
文化相伴 非遗展演进社区
绵阳新闻网讯 10月14日上午,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绵阳市非遗中心承办的2021绵阳非遗走进社区活动走进阳光社区,来自全市各地非遗传承人以展示、展销、展演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共度重阳佳节。
当天上午9时许,在树高卡地亚A区广场,非遗传承人刚把展位摆开,社区居民和周边市民就围了过来。展销展位前人流不断,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关注。上午10时,一场舞台演出在现场举行。舞蹈《盛世欢歌》、川剧绝技《变脸吐火》、快板等节目都赢得观众好评,歌舞《百年梦想》为当天的演出落幕。
在现场的展示、舞台演出活动结束后,绵阳市非遗中心志愿服务队和非遗传承人代表走进阳光社区辖区的富临山庄,糖画、面塑、草编等项目传承人现场制作非遗产品赠送给老人,志愿者热情的与老人们交流,并为老人演唱歌曲。(仝青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登军)
送戏下乡 老人家门口“过瘾”
梓潼县组织16支文艺演出队伍连日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广大老年朋友在家门口欣赏精彩大戏。
重阳节前,梓潼县文艺工作者来到文昌镇新桥村文化广场,在铿锵的闹台锣鼓、热烈的掌声中,一台川剧拉开序幕(如图)。来自新桥村及周边乡镇的老人们谈笑风生,看得津津有味。在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的慰问演出中,演员们将本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改编成相声、情景剧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
据了解,重阳节期间,梓潼县16支演出队伍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的同时,各地还举办了重阳节慰问演出,为广大老年朋友送去舞蹈、独唱、小品、情景剧等节目。(彭彬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明霞 文/图)
文艺汇演 欢聚一堂过重阳
近日,平武县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重阳节庆祝活动。
在平武县坝子乡开展了以“学党史感党恩过重阳”为主题的重阳节文艺汇演活动,用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将美好的祝福送给老人们。
江油关镇围绕“关爱老人、弘扬美德”主题,通过座谈会、茶话会、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重阳节系列活动,与广大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
而在高村乡大兴村,该村邀请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与县相关部门、村组干部、志愿服务者齐聚一堂,通过文艺表演、坝坝宴的形式共度重阳。
与此同时,平武县其他乡镇、部门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庆祝重阳节活动,为平武的老年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任露潇)
人工湖畔 退休老人展才艺
10月13日上午,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文化公园的人工湖畔,创业园街道科虹社区居民“爱在金秋情暖重阳”重阳节主题活动。
上午9时许,在科技城新区文化公园的人工湖畔,大量居民参与健康义诊,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免费中医问诊,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手机使用咨询服务和网络防诈骗宣传。在才艺展示现场,社区退休居民也送上了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朗诵《我爱我的老年》等精彩的节目。
科虹社区工作人员杜鹃介绍,区劳保中心、科虹社区干部带队组成慰问组,选取部分辖区内独居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退伍老军人等进行走访慰问,送去重阳慰问品,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杜鹃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冬冬)
关键词>>>尊老敬老
开元路社区举办长桌宴(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冬冬 摄)
全国试点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据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全市常驻人口486.82万人,绵阳市60岁及以上人口115.42万,占比23.71%;65岁及以上89.38万人,占比18.36%。
市民政局养老福利科科长严印介绍,2021年,绵阳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有助于绵阳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城市公办18家、农村公办114家,民办117家;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051个,全市养老总床位数3512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0张;养老机构护理人员1468人,领取护理补贴715人,占比48.7%。(绵阳日报社融媒体实习记者 岳坤)
敬老慰问 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10月13日、14日,游仙区多部门、多乡镇开展重阳节庆祝活动。
10月13日,游仙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元路社区、游仙区忠兴镇凤凰村、游仙区盐泉镇上方寺村、游仙区仙鹤镇金龙村等多地,开展敬老慰问等活动。10月14日,信义镇石板社区、游仙街道长明村等地通过多形式的敬老慰问和娱乐活动,让老人感受节日之乐。
10月13日,在游仙区小枧镇遇仙村,小品《中江表妹》拉开了演出序幕,十余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76岁的老人高贵珍激动地告诉记者:“村干部十分关心我们老年人,现在重阳节一年比一年办的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10月14日,游仙团区委组织十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游仙区敬老院陪伴老人,为老人们包水饺,让老人们感受家的温暖。(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钰)
为老人义诊(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冬冬 摄)
志愿服务 为老人送上爱心“礼包”
10月10日至14日,安州区新星志愿者协会分别走进河清、塔水、沸水、花荄等乡镇,举办“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尊老敬老志愿活动。
10日,志愿者们冒雨来到了河清镇敬老院,给老人们剪指甲、理发、陪老人们聊天等,还为老人发放了“爱心礼包”。11日,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塔水镇看望老人,给他们送去了鸡蛋和面条,祝福他们健康长寿。13日,志愿者们在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带领下来到了沸水镇医养中心,给他们带去了丰富的文艺演出和节日礼物,并给老人理发、剪指甲、陪他们聊天、与他们聚餐。
另据了解,近年来,安州区积极探索“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联合办学模式,开办老干部兴趣课堂,一年以来,全区已经有近3000人次参加学习培训。(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峥)
表彰先进 倡导孝亲敬老风气
10月13日,江油市新安镇举办了第七届孝亲文化节暨第四届“十大最美新安人”颁奖活动,还举行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重阳敬老文艺演出,营造出浓厚的孝亲敬老文化氛围,传承弘扬了中华孝道文化,倡导爱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气。
活动中,表彰了6个孝亲敬老先进单位、10位孝亲敬老先进个人和10位“十大最美新安人”,并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文艺演出中,《父亲》、《祖国你好》、《后嗨酒吧》、《常回家看看》、《九月九的酒》等歌舞、小品类节目陆续上演,清脆悦耳的歌声、轻松欢快的舞蹈、悠扬和谐的乐声,让老人们听得入神,看得喜悦,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让他们度过了温馨快乐的节日。
10月13日,江油市永胜镇组织20余名志愿者前往永胜敬老院,为80余名老人送去了祝福和温暖。(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明霞)
互动联欢 节日氛围欢乐祥和
14日,北川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庆祝重阳节。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和村寨,人们为老人们送上了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表演,并与老人们互动联欢;一批批志愿者去到各个敬老院,亲切看望慰问老人;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人员为老人开展义诊……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老人们乐开了怀。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川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保障要素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使得全县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檎)
爱在社区 百余老人共享长桌宴
10月13日上午,游仙区涪江街道开元路社区在居委会门前开展“情暖重阳爱在社区”茶话会活动,参加活动的辖区100多位老人组成了长桌宴十分壮观,老人们齐聚一堂、围桌而坐,一起吃着水果,忆往昔、谈变化、看才艺展示,畅享美好生活。
在活动现场,街道、社区干部纷纷为老人们送上了节日问候,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随后,辖区文艺爱好者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节目《歌唱祖国》《映山红》等。(董芳 李丹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冬冬)
关键词>>>爱老助老
慰问老人(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峥 摄)
敬老惠老 “i绵阳”服务到家
10月14日,记者从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获悉,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i绵阳”持续推出敬老、惠老、助老服务,让老年人少跑腿、零跑腿。
在“智慧养老”板块,“i绵阳”推出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刷脸”即可办理,认证方式不受地点限制。打开“i绵阳”APP中的电子社保卡,点击“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点击“开始认证”即可。
在“贴心养老”板块,电子社保卡长辈版将页面化繁为简、按钮放大,为老年人带来更贴心的服务。用户只要打开“i绵阳”APP中的电子社保卡,点击右上角“长辈版”按钮,就能成功切换。
“健康管理”板块推出电子检查报告功能,完整记录各项检查、时间、检查项目、结果等重要信息,方便医生诊疗,可查询当天、一个月内、6个月内的检验报告和检查报告。
在“养老保障”板块,可按区域查询绵阳市53家敬老院。(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谢艳)
便老约车 老人“打的”拨95128
10月14日,记者从绵阳市出租汽车行业雷锋车队成立暨95128便老约车服务启动仪式上了解到,即日起,绵阳95128出租车电召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该平台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出租汽车电话召车服务,切实解决他们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方便打车出行。这是交通运输行业继扩大公交老年卡发放范围后,关心关爱老年人的又一民生实事。
据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95128是交通运输部正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出租车电召服务热线,目的是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作为四川省确定的十个推广应用城市之一,经过精心筹备,我市95128电话已于今年9月28日顺利开通,即日起投入试运行。(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邓勇)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