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游仙
【游仙】魏城镇铁炉村:民俗文化"潮"起来 乡村旅游"火"起来
发稿时间:2021-10-14 09:5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马马灯、采莲船、川剧变脸、舞狮……近日,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在该村举办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周活动上,精彩纷呈的乡土民俗文化节目轮番上演,不仅让村民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更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的“嘉年华”,活动引爆村里民宿产业“一房难求”,带火铁炉村的乡村旅游。

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周活动上的舞狮表演

  马马灯、采莲船、川剧变脸、舞狮……近日,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在该村举办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周活动上,精彩纷呈的乡土民俗文化节目轮番上演,不仅让村民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更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的“嘉年华”,活动引爆村里民宿产业“一房难求”,带火铁炉村的乡村旅游。

  铁炉村依山傍水而建,山清水秀,民风民俗淳朴,村中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夯土老屋是该村一张名片和一大特色,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连日来,铁炉村调解委员会委员王成金在忙着艺术周的各种演出筹备的同时,间隙还换装上台,过一把戏瘾。别看平日里忙于村务的老王已经60岁了,但玩起马马灯、狮子灯来,他那灵巧的身姿可不逊年轻人。

  马马灯是一种民歌伴唱的游艺舞蹈,是铁炉村民俗文化的重头戏,是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每年春节、清明等节假日,村民们就穿着艳丽的表演服饰,在乡间舞动曼妙的身姿,唱着婉转的曲调,向游客展示该村的文化特色。

  据介绍,铁炉村民俗文化氛围浓厚,与这里的地理风貌有极大关联。此前,铁炉村四面大山环绕,位置闭塞,地瘠人贫,村里保存完好的百余座夯土老屋就是最好的印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村民在农闲时外出走街串巷表演传统文艺节目挣钱。那时,不少村民刻苦学习表演技艺,自创踩高跷玩马马灯等节目,慢慢地,这些传统民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成为铁炉村一大特色。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铁炉村完善基础设施,打通发展瓶颈;发展林果产业、建起山湾农庄、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发展乡村旅游转变。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铁炉村党支部敏锐地将村民兴趣爱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基层治理有效结合,赋予传统民俗文化新的内涵。

  村文化站将法制宣传内容、法制故事融入马马灯、采莲船、三句半、川剧坐唱等传统曲艺节目,文艺骨干们还自发结合新时代宣传要求,改编了一批歌颂新时代、颂扬新生活的唱词,一大批传播效果好、形式新颖的节目相继被创作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广大群众。

  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铁炉村将产业布局重点向文旅融合转变,村民们舍弃便捷的现代化建筑材料,重拾历经千年的夯土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构筑起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土屋建筑,开办起民宿、土特产商店、面馆等。乡村旅游业蒸蒸日上,村民们的腰包渐渐丰厚,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成为该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剂。

  住夯土老屋、看传统节目、赏田园风光……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被这里的文艺氛围吸引,纷纷来这里休闲度假。

  铁炉村的数次发展跃升过程,中间都伴随着民俗文化的身影。如今在铁炉村,仅各类民俗文化中心户就有10余户,平日里,以中心户为骨干组织开展民俗文化培训、演练、交流等活动,现在村里掌握一项以上民俗技艺的村民达300余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民俗文化学习表演行列。

  如今,60岁的川剧变脸技艺传承人蒋玉华,仅靠着为游客表演,每场能挣到100余元“工资”。“在屋门口展示自己的技艺就能挣到钱,轻松又愉快,这日子好啊!”说起现在的生活,刚刚走下舞台的蒋玉华满脸的幸福。(方芳 李想 杜畅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