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尊崇英烈传承精神 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烈士遗属追忆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发稿时间:2021-10-01 08:07   来源: 绵阳日报

  烈士遗属胥桂芳:

  “我想帮儿子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绵阳新闻网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金容)9月30日下午,在经开区青年科技人才公寓胥桂芳的家里,谈到儿子何平,她难过中又带点自豪。“儿子真的很乖,很懂事,在部队也很优秀。”

  何平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2002年16岁时参军去了云南。部队期间,何平刻苦认真训练,结合本职工作,研读了大量无限通信专业书籍,成为部队里一专多能的训练尖兵,还因完成任务突出多次受到嘉奖。2006年7月,在一次演习活动中,因炸药发生爆炸,何平不幸光荣牺牲,被评为烈士,追记“三等功”。

  “这张是他在部队里训练的照片,拿着枪,特别有精神;这张是他在家里照的,那时冬天很冷,他还穿着毛衣……”胥桂芳告诉记者,前几年,一想到儿子都忍不住哭,甚至一看照片就哭,索性把照片封存了。

  儿子牺牲后,胥桂芳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接受。几年后,她与丈夫离婚,一个人生活。独居的日子里更想儿子何平了,“如果他还在,肯定结婚有娃了,现在应该在帮他带娃娃了。”胥桂芳无奈地说道。

  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15年来,胥桂芳慢慢地学着将儿子放在心里,去开启新的生活。“现在政策好了,国家来给我养老,让我没有生活的忧虑,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各级领导组织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我,让我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胥桂芳说,她现在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把身体锻炼好了,才有机会帮儿子多看看这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

  烈士遗属郭会琼:

  “他永远翱翔在我的天空”

  绵阳新闻网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金容)9月30日,位于南山公园的绵阳烈士纪念馆重新开馆,一架直升机模型安静地摆放在陈列柜里,一旁是烈士肖辉全的照片,而这架直升机就是烈士肖辉全生前所驾驶的飞机机型。2016年10月12日,肖辉全在执行高原常态化战备执勤训练任务中,因直升机失事不幸遇难,光荣牺牲,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9岁。

  肖辉全,1986年11月生,2004年9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第二直升机旅机务二大队四中队一队队长,曾累计飞行900多小时,先后参加了“5·12”抗震救灾、芦山抗震救灾、西藏常态化战备执勤等重大任务,表现十分优异。

  在母亲郭会琼眼中,儿子是她的骄傲。“他很喜欢当兵,认为男娃一定要当兵,为了考上军校,高中的时候读书认真,娃儿也很懂事,他从来不给我们说有多辛苦、多危险,每次回家都很乖,还帮着我们干活儿。我觉得,他永远翱翔在我的天空。”

  姐姐肖凤英告诉记者,弟弟牺牲后,父母两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享受烈士遗属定期抚恤,现每人每月领取补助金2659元,生活得到了保障。为了照顾二老,她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照顾,希望时间能慢慢抵消这份悲痛。“4年过去了,每年的10月12日弟弟出事的那天,我们全家都会去绵阳烈士陵园祭奠他,弟弟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党和自己热爱的国防事业,作为家人,我们为他自豪。”

  烈士遗属于华春:

  “‘为国尽忠’是父亲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绵阳新闻网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金容)在于华春的家里,有一块1952年三台县人民政府送来的“为国尽忠”的牌匾,一晃70年了,牌匾上黑色的外漆有所脱落,镶金的字体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她视若珍宝,不管搬几次家,都把牌匾带着。她说这块牌匾是父亲留给她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礼物。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三台县作为人口大县、兵源大县,上万人积极响应报名参加入伍保家卫国。无数爱国青年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往千里之外的朝鲜,于东海就是其中一员。1952年1月,于东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烈士。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两岁,对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印象。”于华春告诉记者,爷爷奶奶把她过继给了二爸,“我一直以为我是二爸的女儿,直到五六岁后,村里有人说家里牌匾上写的人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才了解到爸爸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军人。”

  “你爸爸很聪明,从小就喜欢军人,想保家卫国……”从小到大,于华春只能从亲朋邻里的嘴里了解父亲的故事,感受父亲英勇奋战、为国牺牲的无畏精神。长大后,她想多了解父亲,曾经通过多方途径,去寻找父亲相关的照片和资料,但都没有找到,唯一欣慰的是这张“为国尽忠”的牌匾。

  如今,“为国尽忠”的牌子摆放在于华春的家中,没事的时候她会拿着帕子小心擦拭,因为她懂得,那是父亲一生的荣耀,也是留给她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会将这个牌匾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于华春坚定地说。

  烈士遗属王其芝:

  “我以军人父亲为荣”

  绵阳新闻网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金容)“父亲虽然在我小时候就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我,我以他为荣!”9月30日上午,解放战争烈士王德安的女儿王其芝拿出了烈士证明书,她说那是父亲一生最荣光的注解。

  王德安,1911年6月出生于山东,生前属华野九纵担架连战士,1947年6月在即墨北马关牺牲,2014年11月被民政部评定为烈士。“我父亲是独生子,我奶奶不舍得他去当兵,他就偷偷报名参军。”父亲牺牲后,没过几年,母亲也去世了。双亲相继离世,让王其芝经历了很多坎坷,尝尽了人生的酸苦,但她一直以父亲为标杆,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一步步挺了过来。

  “村上的干部们说我爸爸是英雄,是为了大家才牺牲的,所以很照顾我家,家里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会主动帮助。”虽然生活给了王其芝太多磨难,但邻居乡亲却给了这位烈士的女儿最温暖的善意,让她以英雄父亲为傲。

  受父亲影响,王其芝对军人有着一种偏爱,她告诉记者:“我这辈子最喜欢军人,我父亲是军人,我丈夫也是军人,他们身上有着军人坚定、无私的品质,因为有军人,才有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如今,王其芝除了享受每月500多元的烈士子女生活补助,还和老伴领取每月4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晚年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我现在身体很差,几乎没法走路,日常起居全是老伴在照顾,他没有一句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作为军属、军嫂,我是幸福的。”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