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 正文
指尖上的艺术魅力!一双巧手塑造面中乾坤
发稿时间:2021-01-23 09:38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捏、搓、揉、掀之后,一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在吴新志的手中“诞生”。作为非遗传承人,多年以来,吴新志践行让手艺“活”起来,将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推进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绵阳新闻网讯 捏、搓、揉、掀之后,一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在吴新志的手中“诞生”。作为非遗传承人,多年以来,吴新志践行让手艺“活”起来,将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推进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近日,记者采访到吴新志,回想起入行时的情境,他坦言:“光靠师傅领进门是不够的,有着执着和热爱的心,勤于练习,才是关键。”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新志看见多年不见的表姐夫在闹市上现场捏艺、销售,引来了一群人围观。三五分钟的时间,一个生龙活虎的“孙悟空”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众多市民争相购买。

  

QQ截图20210123083416.png

 

  这个手艺不仅有趣,还能赚钱。吴新志当下决定向表姐夫学习面塑,但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开始“偷师学艺”,观察表姐夫使用的材料、捏造的手法,一个人回家勤加练习。吴新志这份执着热忱、想要学习的心意,被表姐夫看在了眼里,决定收他为徒。表姐夫告诉他:“简单地说,面塑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面塑上手需要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QQ截图20210123083428.png

 

  经过数月的勤加苦练,吴新志手艺大有长进,不管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还是孙悟空、猪八戒,只要是在他手中捏制出来的,都会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于是,他开始了走街串巷的卖面人生活。“节假日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全国各地游走摆摊,当时一天就能卖四五十元,已经很不错了。”吴新志说,“有一份喜爱的工作,并且能换来可观的报酬,我很感谢我的师傅。”

  

QQ截图20210123083455.png

 

  吴新志的妻子是绵阳人,1993年,小两口回到绵阳定居。随着对面塑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吴新志也摸索出了面塑里边的“门道”,不仅需要技法纯熟,对手艺人的细心程度也要求极高。要想创作出“有生命”的面塑作品,除了热爱和天分,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日复一日的勤加练习。凭借着一股韧劲,吴新志的技艺越发精湛,作品受到许多绵阳市民的喜爱,小两口的日子也越过越精彩。

  

QQ截图20210123083503.png

 

  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小商品层出不穷,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面塑也就渐渐的被淡忘。“2017年,我获得了‘第五批绵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那该如何将面塑技艺的精华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技艺呢?”吴新志说,于是,在搞创作、参展之余,他带着工具刀、面粉团走进了校园,“我已经在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教了四年的课,每周一节,孩子们对于面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很高兴。”

  

QQ截图20210123083512.png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材料。

  

QQ截图20210123083523.png

 

  现在,经过吴新志这样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传承与发展,面塑文化不仅得以保留了下来,而且技法多样、形式不一。在多年的面塑技艺生涯创作研究中,吴新志的作品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坚持传统面塑教学理念,将面塑艺术带进校园,为民间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实习记者 周钰/文 记者 王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