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08亿!绵阳以4.4%的速度,在2020年跨上经济总量3000亿的台阶,在全川地级市中率先迈入“3000亿”。这是绵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共同创造的辉煌业绩!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凝聚各行各业的力量和智慧,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一步一步干出来的。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暴雨洪灾之后,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攻坚战和防汛救灾突击战“三场战役”,将疫情和洪灾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广大干群担当作为、努力上进,全市经济在短短几个月间止跌回升、强劲复苏,实现跨越。
3000亿是怎样的跨越?“十二五”末(2015年),绵阳经济总量为1700.33亿元;2017年,绵阳在全川地级市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74.75亿元;时隔3年,绵阳经济一举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量级不断突破,所花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三年连跨“两个千亿元”,这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000亿!不仅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呈现,也是迈上未来的一个新起点。省委部署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绵阳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对四川来说是一个突破,说明在“一干多支”战略中,“支”得到了发展壮大。对绵阳来说,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在全省率先建成经济副中心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000亿!不仅是量的增大,更是质的提升。2020年,六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0%,增长4.8%。尤为可喜的是,绵阳惠科拉动全市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绵阳京东方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绵阳重汽拉动全市产值0.8个百分点。加快构建具有绵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挥了拉动作用。
3000亿!不仅有百亿项目支撑,更有众多十亿、几十亿项目形成庞大矩阵,增强了发展后劲。我市通过深入实施“领航计划”“涌泉计划”“登峰计划”,13户企业上榜“2020年四川制造业100强”,全市单项冠军企业总数与成都并列全省第一。
3000亿!不仅有工业挑大梁,更有服务业做后盾。从GDP构成看,服务业占比达到48.7%,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此外,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迈上3000亿台阶的绵阳,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不敢有须臾懈怠,而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