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涪城
【涪城】聚力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发稿时间:2021-01-05 08:4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伴随着2021年的钟声敲响,涪城的科技魅力无限精彩。中国首款智慧移宿空间太空舱、YA2.0智慧区域医学影像平台、YA3.0智慧医共体云生态系统三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在中国科技城5G科技园同时发布,刷爆了“朋友圈”,开启了涪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篇章,也为2020年科技创新画上圆满的句号。

  原标题:优化政策环境 建设创新平台 强化人才支撑

  涪城:聚力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俯瞰金家林软件产业园(曾巨光摄)

  伴随着2021年的钟声敲响,涪城的科技魅力无限精彩。中国首款智慧移宿空间太空舱、YA2.0智慧区域医学影像平台、YA3.0智慧医共体云生态系统三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在中国科技城5G科技园同时发布,刷爆了“朋友圈”,开启了涪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篇章,也为2020年科技创新画上圆满的句号。

  作为中国科技城核心区,近年来,涪城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政策环境保障、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人才支撑等措施,多点发力,全面激活创新驱动发展强引擎,为涪城区着力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环境保障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近年来,涪城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先后出台了《涪城区支持鼓励园区、乡镇、街道建设众创空间办法(试行)》《涪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有加速器管理办法(试行)》和《涪城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众创空间暂行办法》等文件,加大了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涪城区还制定印发了《绵阳市涪城区鼓励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升规入统企业制定了资金扶持政策,填补了涪城高企认定和科企升规入统资助政策空白。

  “2019年7月《绵阳市涪城区支持科技型企业若干政策(试行)》正式印发,对涪城区科技事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涪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项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完善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如今,涪城处处都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为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6月,涪城区出台了聚力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针对部分资金有困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涪城给予了大力扶持。

  位于涪城区石塘物流园的高新技术企业——绵阳历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便是资金扶持的受益者之一。“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涪城区委区政府大力关怀,在核心技术专利申报、项目申报、新产品研发、新生产线开发等方面涪城都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公司负责人赵富春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自主创新发展作为首要战略,主要从事汽车、电动车等配件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20余项。

科技智谷(洪刚 摄)

  创新平台建设筑起企业发展“摇篮”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涪城区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全面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

  走进位于金家林软件产业园的绵阳昶信企业孵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昶信孵化器”),处处透着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业氛围。

  “目前在孵企业有78家,全年上缴税金100余万元。”据昶信孵化器负责人黄高敏介绍,作为创客逐梦的工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公司为孵化企业和产品升级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断咨询的科技信息服务。

  据了解,昶信孵化器建立了“三个中心”,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人才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宣传中心;“六个平台”,即:中小微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平台、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招商推介平台、中小微企业挂牌上市服务平台。

  “2015年,我们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合作成立了Oracle中国(绵阳)技术人才创新中心。”黄高敏介绍,项目建有Oracle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中国科技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绵阳昶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大数据云平台、云教室等。目前,公司已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军民融合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

  近年来,涪城区还大力培育出51C+、126、新能源等一批省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孵化器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孵化器2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初步形成了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

  有了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作支撑,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快速建设和扶持下,涪城区创新主体数量呈裂变式增长。2020年涪城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数达1500余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8家,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53家,近三年有效高企数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6亿元。

华拓光通信防尘车间(洪刚摄)

  强化人才支撑构筑企业发展“智囊”

  经济发展,人才是制胜之棋,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核心”。近年来,涪城区以夯实科技型企业发展为基础,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项目与人才引进有机融合。

  涪城区紧扣重大项目、重大产业人才需求,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管、企业主建的原则,联合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在昶信孵化器建立软件学院,定向为相关企业培养人才。据了解,近三年来,已组织久远银海畅辉、谷夫科技等企业参与软件学院办学,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锻炼机会。

  “我们软件学院于2016年开班,每年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大概有30余名。”黄高敏介绍,学院目前已有34人签约绵阳本地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与此同时,涪城区还坚持党管人才基本原则,开展全区人才库建设,全面摸排全区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百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全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情况,摸清科技型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筑巢引凤汇聚人才。在人才招引工作中,涪城区在多领域支持成立研究院所:例如在卫星产业应用领域,支持成立绵阳智谷卫星应用研究院,开展卫星应用产业研究,打造北斗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国际知名的北斗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高地;在生态修复领域,支持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生态产业研究院,依托利用浙江大学ERA生态修复产业联盟的百所高校、百名专家、千家企业等产业优势,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项目开发等领域建设。

  除此之外,涪城区还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柔性引才用人工作机制,促成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联姻”,依托行业内先进企业、研究院所、高校优秀人力资源,开展重大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初步构建起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生态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

  (杨海燕)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