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
政协提案追踪|发展农特产品富民产业,打造地方特色新名片
发稿时间:2025-09-17 09:58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特色农产品是特定区域内,通过独特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具有优异或独特品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对于地方发展而言,特色农产品的意义远不止于“卖货”,它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和名片。

  绵阳新闻网讯  特色农产品是特定区域内,通过独特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具有优异或独特品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对于地方发展而言,特色农产品的意义远不止于“卖货”,它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和名片。

  聚焦于此,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致公党绵阳市工委会提交了集体提案《关于加强“绵阳造”特色农产品在本地大力推广的建议》,希望加强绵阳特色农产品在本地的推广力度,受到广泛关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办理。

  提案聚焦

  提高影响 扩大本地知名度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提案认为,近几年,绵阳非常重视“绵阳造”在全国的推广,多次通过“绵品出川”等活动对外推广“绵阳造”特色产品,对绵阳的招商引资和提振绵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均起到了显著作用。但“绵阳造”特色农产品在本地市民心中,仍停留在老字号产品上,对乡村振兴各种产品成果和衍生产品不知晓或者知晓度不够,无法进一步助力“绵阳造”的消费和推广。

  

  提案建议,建立“绵阳造”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并制定入库标准,给予生产环节的扶持和帮助,使其产品标准化、产量持续化,并出台助力商品流通的相关政策,加大推广力度。

  针对产品流通和推广环节,提案建议,通过本地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全方位展示“绵阳造”产品的特色、优势和创新之处,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在市区繁华地段或大型商场设立“绵阳造”产品体验区,举办“绵阳造”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增强市民线下体验。鼓励本地企业、政府食堂优先选择“绵阳造”产品,推动“绵阳造”进校园、进社区。

  此外,提案还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更好地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提案追踪

  双管齐下 市内市外同发力

  记者从该提案主办单位市商务局获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办单位、协办单位高度重视,对提案内容作专题研究,并按照绵阳实际落实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及时办理回复。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绵阳造”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已逐步健全完善,建立了市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等也越来越多。我市还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链条协作机制,在全市1000多家生产主体、500多所学校、100多个大中型超市、20个单位食堂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成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服务点40个。

  

  与此同时,近年来,由市商务局牵头举办的“绵品出川”系列活动成效显著,累计实现销售及签约金额超百亿,成功推动“绵阳造”产品打入环渤海、长三角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市场。我市还不断创新拓展宣传渠道,开展线下体验活动,加强与本地企业、机构的合作,推动“绵阳造”农特产品进校园、进社区,培养市民本土品牌意识。

  在优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我市聚焦绵阳米粉、北川腊肉、平武蜂蜜等重点品类,制定了《绵阳特色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等地方标准10余项,联合市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持续开展“农产品品质提升”专项培训,“一人食”小包装绵阳米粉、即食腊肉肠、蜂蜜柠檬茶等产品被陆续推出,不少企业也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绵阳本地地域文化符号。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延伸,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推广渠道,创新产品供给形态,深化文旅融合增值,推动“绵阳造”特色农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让绵阳农特产品既成富民产业,更成地域名片。

  (记者 唐显枚)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