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想要一张安稳的书桌”“希望家里住得更安全”“盼着邻里更亲近”……这些群众朴实的愿望,如今,绵阳游仙区正通过公益创投项目一一实现。
近日,游仙区2025年公益创投项目交出暖心“成绩单”:16个公益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的新路径。

“这些扶手装得太及时了,现在洗澡再也不担心滑倒了。”看着家里新安装的淋浴椅和安全扶手,小枧镇70多岁的王大爷感慨不已。作为游仙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受益者,他和老伴的日常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另一边,盐泉镇的25名儿童走进两弹城,通过沉浸式研学感受“两弹”精神。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两弹’背后的故事,特别震撼。”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小李说。

今年以来,该区民政局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活动,联动18家社会组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通过公益创投,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民生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游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针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游仙区构建起全方位关爱体系。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法治教育等多元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为老服务方面,开展“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同时配套安全知识普及,让老人安享晚年。例如魏城镇7户困难家庭的房屋得到防水改造和电路更新,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游仙区还创新推出了“渔夫计划”,打破了传统救助模式,实现从物质救助向能力提升的转变。通过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就业对接等综合服务,帮助困难群体重拾生活信心。
“参加了护理技能培训后,我找到了一份居家护理工作,生活有了新希望。”家住涪江街道的张女士说。

在开元南街,40余名居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清理楼道、规整车辆;在李杜祠社区,文化传播队伍用快板、诗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游仙区注重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公益创投不仅解决了具体民生问题,更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游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公益创投模式,优化项目管理,让更多社会组织在民生服务中发光发热,为幸福游仙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记者:周钰)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