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才先
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让“建设为民”贯穿于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建设文明城市,涉及政治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文明城市是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还是为获得一块牌子?是“为民”还是“为名”?这是个重大的思想导向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把建设工作与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倾听意见建议,把建设工作各项指标落实到一件件惠民实事上,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要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成问题整改清单,限时抓好整改落实,打通为民、利民、惠民“最后一公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以依靠人民为着力点,让“建设靠民”覆盖于全领域。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建设文明城市的主力军,也是直接受益者。只有获得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要积极调动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组建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建设文明城市活动中,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争做建设文明城市的先行者、践行者和守护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氛围。要精心策划一批既贴近生活场景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百姓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各种公益宣传,提高百姓关注度,激发全民参与建设文明城市的动力与活力。
以普惠人民为落脚点,让“建设惠民”体现于全方位。建设文明城市,就要让建设成果全方位惠及人民群众。在建设过程中,要从群众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中寻求结合点,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通过规范秩序管理惠及群众,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油烟扰民等城市顽疾,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度。要加强民生领域市场的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全覆盖、个人信用分全覆盖、信用信息公示全覆盖。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惠及群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要采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心,让党的好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