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管护水资源 绿色发展添动能
——三台县统筹推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魅力鲁班湖(施宗宏 摄)
近年来,三台县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要求为指导,坚持边节水边发展、早筹划早部署,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县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2023年永和埝灌区被选为全省第二批农业水权水价改革试点灌区。
高位推动 健全科学管水体系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城区,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全县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5万。水资源总量4.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425立方米,低于绵阳、四川和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量相对缺乏。
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针对城区规模扩大、人口增多、经济提速,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坚持以水为基底,理顺体制,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三台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三台县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等领导组织机构,负责全县节约用水各项工作任务的部署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各项节水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三台县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三台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全县节水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为全县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依据。
健全考核机制。从严规划和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完善定额标准管理,强化用水定额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评价等方面作用;规范管理计划用水、节水评价、节水“三同时”、节水专项监督检查等重点工作,将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河湖长制考核等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项目带动 提升系统治水效益
河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护坡齐整……这是记者近日在三台县水网工程(一期)项目芦溪河治理段看到的景象。“河道整治后,水清了,环境好了,两岸水稻等庄稼再也不缺水了。”当地村民李大爷连声说,河道整治是一件大好事。
芦溪河治理河长8公里,投资5100余万元,计划共修建堤防0.64公里,护岸5.75公里,疏浚长度2.70公里。项目完工后,将极大改善沿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作物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除了水网工程项目建设,三台县还基于大中型灌区水源条件整体谋划,全域推进团结-永和埝、鲁班、武引3大片区“涉农涉水项目+农田水利岁修整治”建设;规划建设祠堂湾水库、智慧水网、两项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10个。
该县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大幅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三台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着力解决农田灌溉供水不足、渠系不畅、管护不力等问题,实现新增和恢复灌面24.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面4.73万亩,灌溉覆盖率达到75%。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启动以来,该县农业、水利等部门突出重点,切实做好项目包装、对上争取和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兼顾统筹治理与系统治理。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喝上好水,三台县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抓手,推进全县公共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全县改造、新建供水管网5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输水质量,降低了管网漏损率。2023年公共管网漏损率8.98%,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市场抽检合格率100%。
同时,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鼓励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截至2023年总计完成非常规水源利用量614.18万立方米。
宣传引导 凝聚全民节水合力
三台县坚持以节水宣传为先导,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节水工作格局。
注重节水宣传。制定年度节水宣传方案,用好线上线下媒体宣传阵地,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节水进机关”“节水进社区”“节水进校园”“节水进企业”等活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普及节约用水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相关社会团体和组织投身节水建设的积极性,全社会节水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坚持节水载体带动。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学校创建,已建成节水型企业9家、节水型小区46个、节水型机关61家、节水型学校14所,以点带面,通过典型引领,全社会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意识不断提高。
强化市场联动。积极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水权市场改革,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水权交易,倒逼企业节约用水,为企业发展“解渴”,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2023年完成首宗水权交易,实现水权交易“零的突破”。
涓流润三台,节水赋新篇。三台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营造节水护水文化,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罗勇 刘玉明)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