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平武
【平武】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以报恩寺核心IP为引领 打造县域旅游新业态
发稿时间:2024-06-27 08:0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日前,平武县在绵阳开展了“清凉平武·避暑胜地平武县2024年‘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暨康养民宿避暑季活动”。通过设置民宿展位,重点推介王朗大熊猫探秘营地、老河沟生态国际营地“研学+民宿”品牌等方式,平武文旅在市民中迅速“吸粉”。

  大熊猫国家公园

  日前,平武县在绵阳开展了“清凉平武·避暑胜地平武县2024年‘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暨康养民宿避暑季活动”。通过设置民宿展位,重点推介王朗大熊猫探秘营地、老河沟生态国际营地“研学+民宿”品牌等方式,平武文旅在市民中迅速“吸粉”。

  近年来,平武县深入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辐射带动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真正推动平武文旅市场“火”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文旅经济“旺”起来,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报恩寺核心IP为引领 打造县域旅游新业态

  地处平武县城中部的报恩寺,始建于144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做好平武报恩寺文物保护工作;在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明确支持串联九寨沟、黄龙、报恩寺等A级景区。

  在市级工作专班领导下,县级层面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形成市统筹、县落实的责任体系。目前,市县联动召开会议12次,共同研究解决问题30余个,形成了市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同时,平武县还建立“日小结、周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轮流召开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60余个。抽调7名优秀干部集中办公,落实工作经费70万元,安排项目前期及启动经费2300余万元,全力保障工作高效推进。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我们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包装申报‘报恩寺保护利用与交文商旅’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14.68亿元。”平武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报恩寺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已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龙安镇古建筑群连片区域成功入选四川省2023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特色区域试点项目。

  “我们正以报恩寺核心IP为引领,全力打造县城旅游新业态,通过实施文旅补短‘十个一’行动,包装县城文旅基础设施补短项目10个、总投资5.28亿元,建成‘报恩·烟火里’等消费新场景5个,有效解决县域文旅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易曼·高村精品民宿

  以康养避暑优势为引领 打造百里精品民宿走廊

  “20度的夏天,平武欢迎您!”这句宣传语,把平武县得天独厚的康养避暑优势展现出来。

  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区的平武县,受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岷山山脉的影响,境内V型河谷、U型河谷和宽谷型河谷连绵交错,海拔高度与地球平均高度正相吻合,年平均温度14.9℃,年均降雨量760毫米,冬季暖和,夏季凉爽,尤其适宜人类康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上,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地理学家、医学家们,根据地球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结合人类生理结构和特点,归纳总结出了最为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的六个条件,这就是“六度”。平武恰好是“六度”齐备之地,因此也是适宜人们康养的绝佳之地。

  事实上,除了“六度”俱佳,平武的生态自然资源也富集。平武境内有野生植物4100多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55种;已知野生动物1900余种,其中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8种,特别是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335只,居全国之首,平武也因此被誉为“熊猫故乡”。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平武坚持以康养避暑优势为引领,围绕“岷山度假百里精品民宿走廊”建设,打造“五片区”精品民宿集群、“旧桥城”康养避暑产业带,持续完善“百村·千宿·万人业”业态,紧盯白马、高村等特色村落打造整村整寨精品民宿,建成并运营精品民宿50余家。

  同时,组织平武本土企业前往浙江、重庆、成都等地开展“野菜季”“康养避暑季”等“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推介活动27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仅节假日,平武就接待游客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2%,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33.4%,节假日民宿入住率同比增长29%。

  自然研学活动

  以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引领 打造自然教育生态园区

  5月25日—26日,2024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上海举办。会上,平武就自然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产业基础和合作环境的成果及经验进行了分享,并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中的自然教育分论坛上,对平武自然教育进行推介。

  平武禀赋优越的自然资源、基础深厚的自然教育事业和初具规模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令现场领导、嘉宾印象深刻。

  而在此前一个月,《平武县自然教育总体规划》在北京正式通过专家组评审。该《规划》为全国首个县级自然教育总规,明确了未来7年平武县发展自然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谋划了全域自然教育的产业体系、公共品牌、运营机制、重点工程、示范项目等。

  作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事实上,平武的自然体验之路早有依循:早在1996年平武就开展了王朗保护区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2005年,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绿色环球21”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的生态旅游区;2011年,平武率先在森林自然教育领域开展探索……经过27年的探索,平武在自然教育人才培训、课程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系列经验和案例。

  近年来,随着自然教育课程的深入推进,平武县先后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国家地理等20余个NGO(非政府组织)和自然教育机构合作,紧密围绕探秘熊猫家园、野生动植物科考、科学志愿者、自然观察节、二十四节气农事体验等开发守护王朗、探索王朗、乐活王朗等自然教育课程及路线。

  同时,按照“一园四区”总体规划布局,虎牙冰雪主题运动点、王朗国际探秘营地以及县城龙池坪大熊猫伞护物种自然教育基地正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平武已开发自然教育产品40余个、线路16条,为国内外10余万人次提供自然教育服务上万场次。

  (记者 任露潇/文 胡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