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城市日新月异 (袁成松 摄)
盛夏时节,行走在三台县城,宽阔的城市干道绿树成荫,道路两旁各色鲜花争艳,公园里亭台楼阁环境优雅,涪江沿岸彩灯闪烁充满活力……近年来,三台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刘玉明 文/图
匠心营造“优居” 居民居住更安心
“新房修得很快,每天都能看到新变化。”近日,在三台县梓州产城新区北坝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记者见到前来看房的北龙村村民肖晓英,她介绍,自2022年10月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后,她家5口人暂时租房过渡,随着棚改项目的稳步推进,搬进新居的愿望正逐步变成现实。
近年来,三台县始终把推动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三台县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共计14个,涉及棚改目标任务6024套、计划投资总计55.52亿元。截至目前,五里梁潼川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天保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潼川镇马家桥危旧房改造项目和地毯厂—上南街—学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其余10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在加快实施棚改项目的同时,三台县通过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从家门口的屋顶漏水维修、飞线治理、配套管网改造等“小切口”入手,推动老旧小区设施补齐、环境改善。
地面铲平、铺设雨污管网、疏通污水管道、粉刷楼内墙面……自2019年以来,三台县2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通过道路规整有序、绿化草坪整治、人车流线分离等措施对老旧小区道路破损、生活环境脏乱差进行治理,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供居民活动、社交空间。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既有房屋电梯增设,2022年以来,该县完成既有房屋电梯增设近100部,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和出行。
彩灯人行步道
提升改造人行道 市民出行更安全
“现在的人行道平坦不说,还漂亮舒适,也不担心雨天积水。”漫步在平整干净的人行道上,家住会仙小区的黄婆婆感叹说。
黄婆婆告诉记者,会仙路原有的人行步道建成约10年时间,铺设的是彩色道砖。由于时间久远,加之此前路面没有设置围挡,人行道上常有车辆驶入,导致其破损严重,不仅影响居民出行,也影响城市形象。
为了解决困扰市民出行不便这一难题,三台县启动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人行道改造,将永安路、恒昌路、会仙路、樟树路、耀森路人行道改造为透水混凝土,改造面积47125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永安路、会仙路、樟树路东侧、恒昌路西侧、耀森路南侧,改造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约28000平方米。
“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渗水性能,能够将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集中排放,降低洪涝风险。”三台县住建局城建股工作人员廖平介绍,改造后的人行道路面由碎石层、透水层、平面层组成,渗水性强,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其中,“口袋公园”附近人行道还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达到二次利用的效果。同时,材料充分考虑防滑,并根据不同街区选取天蓝、浅灰、深灰等色彩装饰,配合建筑和路旁花草树木,并在沿河一线道路铺设彩灯,深受市民喜爱。
口袋公园一角
精心打造“微景观” 兜住民生小幸福
口袋公园建设,扮靓城市方寸之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推窗见景、出门进园”已经成为市民的普遍期待。
为完善城市路网,2022年底,恒昌路延伸段道路打通,新建道路与北塔路交叉口两侧土地杂草丛生、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较多、环境卫生脏乱差、无人管理,处于荒废闲置状态。
为整治周边环境,提升市容市貌,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及口袋公园建设要求,三台县住建局充分利用该处边角、闲置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恒昌路口袋公园。
恒昌路口袋公园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总投资约140万元。按照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用丛生多头蓝花楹、大型丛生垂丝海棠等异形乔木,结合组团花境组成观赏性较高的绿化景观,同时铺装草皮,安装汀步,添置休闲座椅,供市民休闲游赏。
近年来,三台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巧妙设计,充分挖掘城市碎片空间,将城市边边角角、桥梁下面、街头转角打造成市民生活休闲的“金角银边”,实现“边角料”向“上好料”的华丽转变,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文化交流时的首选公共空间。
“口袋公园在设计方案上,充分征求民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改造意见,并落实适老化和适童化建设要求。建成后,由园林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维护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推动口袋公园公共服务多元化、人性化。”三台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聚焦“老百姓家门口的事”,紧盯抓好“口袋公园”建设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群众宜居环境,进一步兜住民生小幸福、扮靓城市微空间,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魅力三台。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