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优美宜居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仙海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志愿者在街头捡拾垃圾
在背街小巷,施工机械加紧施工,平整地面,铲除杂草垃圾;在路旁及街头巷尾,工人们栽植花卉,修整设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开年以来,仙海区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大提升工作,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微治理”行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水利风景区环境品质和民生“温度”,以实际行动为城乡环境增“颜值”、提“气质”。
环境整治 不停歇
在仙海区海棠社区怡然园两侧的房前屋后,一台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铲除杂草,对生活垃圾及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清理,一旁的工人们则拿着铁锹和网杆清理打捞河道垃圾,热火朝天的繁忙整治景象,掀起了仙海区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新高潮。
“我非常支持城乡环境整治,现在虽然还在施工,但看上去比以前好多了,待整治好后,每天起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美景,一天的心情都会好很多。”赵云能是土生土长的仙海人,看到原本杂乱的背街小巷一天一个样,心里特别高兴,“这几年仙海变化很大,街道整洁了,道路畅通了,一到春天,街道两旁鲜花盛开,十分漂亮,生活在仙海感觉很幸福。”
赵云能说出了很多仙海人的心声,不仅看到机械和工人们整治环境,洒水车、垃圾运输车也加大了作业频次,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居民满意的笑脸,体现出仙海区聚焦民生福祉,打造宜居宜业宜旅优美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干群合力 美环境
志愿者全员出动,清理小广告、捡拾垃圾……连日来,仙海区干群合力,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营造出乡村环境整治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环境整治中,干部群众、网格员、志愿者等走上街头巷尾,手拿钳子、铁锹、垃圾袋等工具,对景区各景点、交通要道以及公共区域的建筑废物、生活垃圾、枯枝树叶等进行“拉网式”大清除,并督促经营商户落实好“门前五包”责任,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
3月以来,仙海区以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为抓手,立足于“动态提示、以督促改”的原则,将宜居宜业宜游贯穿城乡环境提升整改全过程,大力开展攻坚行动,主要针对绵梓路沿线、景区、场镇背街小巷、农村主要道路和房前屋后进行全方位整改,以“纵横到边、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网格化监管制度,为居民和游客营造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和游玩环境,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文明意识、环保意识。
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
联合执法 提质效
“你好,这里不能停车,请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阿姨,请将摊位往后挪挪,不要占用人行道”……近日,仙海区城管执法大队、市公安局仙海分局、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进行集中整治。
联合执法中,城管和交警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对辖区车辆停放、沿街商铺及流动商户的不文明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执法队员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五包”承诺,在宾馆、酒店,民警采取车巡和步巡、白天与夜间相结合的巡逻形式,不断加大巡逻盘查力度,确保辖区治安环境稳定,同时加大对“九小场所”的检查力度,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景区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作事关群众、游客居住和游玩环境,仙海区高度重视,各部门(单位)按照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的标准和全民行动、全员下沉、整治环境、提质升级的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仙海区相关单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出动千余人次,机械二十余台,聚焦重点区域,紧扣卫生死角,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量”和“质”双提升。
宜居宜游 绘新景
近年来,仙海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精品农家乐等庭院经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争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高水平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打造富有浓厚文化氛围、宜居宜游的美丽仙海。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以旅游发展为主业的园区,仙海区因水而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已然成为游客亲近水环境、享受水环境的好去处,居住在仙海的居民,依山傍水,优美的生态环境加之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使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攀升,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画卷正在仙海徐徐展开。
(袁魏 记者 李锦辉/文 吴成光/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