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加快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发稿时间:2024-02-20 10:3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春节假期,“蜀里安逸·嗨购三台”迎春购物月暨第二届文旅嘉年华活动在三台县潼川古城举行,精彩的文艺演出、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活动现场,木雕、玉雕、布艺、剪纸、麦秸烙画、说唱艺术等非遗展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打卡”。


  原标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姿

  ——三台加快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学习麦秸烙画  

  春节假期,“蜀里安逸·嗨购三台”迎春购物月暨第二届文旅嘉年华活动在三台县潼川古城举行,精彩的文艺演出、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活动现场,木雕、玉雕、布艺、剪纸、麦秸烙画、说唱艺术等非遗展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打卡”。

  近年来,三台县充分挖掘利用非遗资源,通过“非遗四进、带徒传艺、产业拓展、非遗研学”等方式,跟进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基地建设,激活非遗传承保护,鲜活非遗发展市场,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美丽同心结吸引游客

  创新非遗传承保护

  “连宵一打是乒乓响,柳啊柳连柳啊……”三台非遗馆的舞台上,56岁的郑玉兰即兴演唱新近创作的“连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我的连宵是自己做的,在原先道具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腰上手上都系有铃铛,这样节奏更加丰富,更能调动观众的参与性。”郑玉兰说,随着生活节奏变化,她在传统唱谱上不断创新,唱词根据现代生活场景现编现演,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连宵县级非遗传承人,郑玉兰从16岁起,便与连宵结下不解之缘。“在师父刘术贵的指导下,学习连宵的各种技法,同时利用外出表演的机会学习舞蹈创作与编导。”郑玉兰说,随着表演技艺的成熟,现在经常参与各种教学和演出活动。

  近年来,三台县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核心,建立部门、镇乡联动机制,以“非遗+”的模式,常态化开展“遗脉相承”志愿服务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服务群众40余万人,挖掘非遗资源10个,培养非遗传承人18名。

  “三台有非遗重点项目90多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3名,位居全市前列。”三台县文广旅局非遗股负责人喻月嫦说。为了让更多人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台还以各种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让更多人充分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非遗馆、文化馆等进行展演,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组织剪纸、烙画、扎染等非遗项目参加“绵品出川”“国际非遗节”等活动,宣传三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体验非遗项目

  鲜活非遗发展市场

  以针为笔,以线作色,书写不一样的布艺人生。走进三台传统手工布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位的工作室,她正在制作一个龙头帽,针线在手指间自如穿梭,各式质地不同的绸缎、粗布、棉布通过她灵动的双手,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和生命力。展柜里,王位创作的一件件精美布艺作品俏皮可爱、活灵活现。

  “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大学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进行系统学习。”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位从事这门手艺已有30余年,一心致力于传统布艺的制作与研究,她创作的每一件布艺作品既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广受消费者喜爱。

  王位经常组织开展线下传统布艺手工课,并通过不断整理和创新,让传统布艺作品种类更加丰富,实用性更强。

购买布艺产品

  “这些年我们紧盯市场需求,整合非遗、红色、农耕等文化元素,创作出40种扎染服饰、布艺用品、剪纸饰品等精美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展示推介。”喻月嫦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售出文创产品、非遗商品200万余件,实现文旅收入3000万元。

  此外,三台还以传统手工技艺为载体,创建曹氏泡菜、三台木刻等非遗工坊4处、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1处、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处,培养技艺骨干200余人,形成传统手工技艺研学体验基地。同时,积极引导面塑、泥塑、木刻等10个非遗项目入驻景区,开辟研学旅线路;建成“杜氏皮蛋腌制技艺研学旅行基地”“潼川豆豉酿制技艺研学旅行基地”等5个非遗体验基地,开设“参观+体验”互动式课程,目前已为8万余名学生提供非遗研学体验课程。(李米 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