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进社区活动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走进涪城区,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图书馆内书香氛围浓厚,书海辽阔;美术馆内书画作品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内非遗活动持续上演,丰富群众生活;一场场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更是精彩不断。
今年以来,涪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筑阵地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5月7日,涪城区首届“六一”学堂在涪城区文化馆开班。开设时尚彩妆、饰品制作、油画鉴赏、社交英语、椅子瑜伽等14门课程,几乎涵盖了适合18-65岁年龄层参与的项目,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除了培训课程,“六一”学堂还以学期课程版块相结合为导线,每月开设如“中医养身”“共建和谐家庭”“音乐与芳香”等12场沙龙活动,并开设直播课程方便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六一”学堂就是涪城区给出的答案之一。
在涪城区文化馆,设有全民共享文化艺校的同时,还设置了定期培训课程和学员主题沙龙两大板块。此外,为提升市民艺术素养、打造群众艺术精品,区文化馆每年举办声乐、舞蹈、书法等“名家进基层”艺术讲座,充分发挥了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进了文化馆免费开放和艺术普及工作。
另一边,在涪城区杨家镇图书馆分馆,这里已成为村民陈芳的“精神粮仓”,遇到农业生产问题时,她就来这里寻找解决办法。“这里藏书几千册,应有尽有。”陈芳说道,图书馆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文化服务,也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心系民生的幸福指标。群众不断攀升的幸福感得益于涪城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
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涪城区推动公共文化馆、图书馆一体化总分馆的建设,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点,发挥总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枢纽作用,通过基层文化站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基层,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目前,涪城区文化馆建有分馆8个,涪城区图书馆建有分馆10个,涪城区美术馆建有分馆1个,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构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圈。
“六一”学堂瑜伽课
强内涵 文化惠民活动百花齐放
“咚咚锵、咚咚锵……”11月14日,2024年涪城区川剧扎根行动之川剧进社区展演走进绵兴路社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街头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随着川剧小丑戏《皮金滚灯》、川剧孝德戏《杀狗惊妻》、传统经典折戏《穆桂英打雁》以及川剧特技《变脸·吐火》等节目轮番登场,吸引了社区居民及市民驻足观看。
“今天的川剧表演非常精彩!我最喜欢的是变脸,技术含量很高。”绵兴路社区居民谢学君感叹,通过近距离接触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还了解到了很多川剧文化,受益匪浅。
川剧进社区是涪城区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之一。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涪城区先后组织开展“涪音”系列音乐会、欧阳修文化进校园、“童伴阅读”以及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把丰富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涪城区以多元文化服务,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区文化馆全年无闭馆,开放合唱、舞蹈、器乐、走秀和小品等文艺培训项目;区美术馆周一至周六免费对外开放,常态化举办艺术作品鉴赏、展览和分享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非遗阵地绵州汇馆开展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讲座、民间文艺讲座、民间文艺、非遗技艺项目体验活动。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连续出台扶持文化人才的相关文件,以优厚的扶持政策、专业的评选,挖掘出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文艺领军人才;创造性采取“顺序轮动+重点循环”模式,开展梯次培训,不断扩充基层文化人才储备;发挥辖区高校资源优势,辅助各镇进行文化挖掘整理、活动组织、宣传推广等方面人才培育。
“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全民艺术培训、非遗活态传承……随着各类惠民活动亮相涪城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奏响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大合唱”,真正实现了“让百姓登台,做舞台主角”,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原创芭蕾舞《涪鸥》
融合力 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兴盛
文化是软实力,如何将“软件”变“硬”?
涪城区理清“文脉”,明确发展目标。按照“135”文旅发展总思路,坚定现代都市文旅一个发展方向,做好城市旅游、科技旅游、近郊旅游三篇文章,打造欧阳修城市IP、天青苑川剧、涪鸥芭蕾舞、科技创新、“五朵金花”五大文旅品牌,加快推动全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突出“文眼”,丰富文化产品体验。依托“绵州记忆”“花开会仙”等主题商圈营造10大消费新场景,全面推送“食在马家巷、住在临园路、行在绵州里、游在三江畔、购在商圈中、娱在天青苑”城市游“大礼包”,一体化推动城市旅游高品质发展;串联绵阳工业园科技展厅、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体验馆等科旅融合基地,营造虚拟现实、模拟卫星发射、数字人直播、AI智慧课堂等极具科技感、沉浸式的体验场景,促进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独树“文风”,乡村文化提质增效。以“千鹤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绿野”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为主体,串联杨家油菜花、新皂梨花、丰谷桃花、青义樱花、吴家荷花等文旅节点,打造近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办好“金峰雄狮”民俗文化展演、“五朵金花”“涪音”田园音乐会等系列文旅活动,全力打造绵阳城市后花园和近郊旅游目的地。
拓展“文思”,提升文化知名度。打造“涪鸥”芭蕾舞文旅品牌,充分借鉴经典芭蕾、民族舞蹈创作手法,有机结合“音、舞、诗、画”等艺术形式,挖掘涪江流域历史地域文化,创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育人心的“涪鸥”芭蕾艺术精品;建立欧阳修文化研究中心,“欧阳修文化体验馆”、欧公苑街角公园、欧阳修主题水幕电影网红打卡地等,打造“欧阳修”城市IP文旅品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涪城区,文化自信根基深厚,文化力量润物无声,文化发展步履铿锵。未来,涪城区将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文化为重要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尹秦/文 涪宣/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