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绵阳文明城市 > 正文
什么是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
发稿时间: 2024-11-29 08:55    来源: 绵阳日报

  一、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

  始于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一项创举。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号召民众动员起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在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为改变卫生状况差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以除四害运动为代表的群众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时间,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发出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要求着重抓好城市厂矿,并把突击活动与经常保洁结合起来。不少厂矿成立了清洁队,建立了卫生扫除日等制度;保持车间、食堂、厕所等的内、外环境清洁整齐,从而使职工患病率逐渐下降,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生产也得以促进。

  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1年2月,中央爱卫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9部门发出《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同时每年3月被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卫生是突破口。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经过多年的创建,一批批“国家卫生城市”带动全国城乡环境更加清洁、优美、舒适。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受到全国上下的拥护和参与,而且收获了国际赞誉。2017年7月,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以纪念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表彰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

  除四害、门前三包、种牛痘、吃“糖丸”、“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镇创建……爱国卫生运动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如今,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的“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爱国卫生运动已成为我国防控传染疾病、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法宝,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标志。        (创卫漫谈)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