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杨斌摄)
梓州古城门(蔡秀摄)
梓州渡
潼川古城快闪活动
时值初冬,但却挡不住游客前往潼川古城游览的兴致,逛古城、赏非遗,喝上一杯盖碗茶,吃上一碗满溢潼川豆豉香味儿的川北凉粉,那叫一个“巴适”!眼下的潼川古城,已然成为一个三台市井生活体验空间和雅俗共赏的主题休闲娱乐空间、文化消费体验空间。
三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美誉。近年来,该县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立足片区历史文脉和发展现状,结合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城南片区更新改造,进一步释放城市历史文化活力。
□刘玉明 文/图
探索共担机制延续历史文脉
潼川古城源于梓州,更修于清朝中晚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潼川古城墙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第二大石砌城墙。南门片区保留有大量成片相连的古民居院落,受北方建筑影响,形成多进院和几个多进院落并列住宅,以及“四水归堂”“一颗印”式住宅,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富有历史韵味……
据了解,在三台城南片区,拥有历史名城潼川古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潼川古城墙、2条历史文化街区、24处历史建筑。如何在保护中更新,怎样在传承中发展?成为人文三台的时代命题。
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改善民生、传承历史文化、拉动县域经济和提升城市形象,结合实施明城墙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以潼川古城墙为纽带、以文旅融合为手段,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文化旅游和商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路径,启动城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并在棚改项目基础上实施潼川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在推进过程中,针对该片区古城墙本体及保护范围和历史文化街区内所有房屋、建筑的修缮、拆除均由县属国有企业负责,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三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说,在建设过程中,本着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角度,遵循不大拆大建、原貌复原、落架重修、修旧如旧的方式恢复古城面貌。
为“再现汉唐名城风采,揭开灵秀三台面纱”的目标,潼川古城分为7个不同功能分区,包括以萧龙友故居为核心的中医文化体验区、民俗特色文化集中区、滨水娱乐休闲区、城市文创休闲区、商住小院区、五云寺佛禅文化体验区、度假酒店区,并分别进行景观打造和提升。
三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潼川古城共安置棚户居民2066户5864人,保护性修缮、改造房屋共14.45万平方米。实行征收搬迁和自愿腾退、统一修缮等方式,由产权人(使用人)承担70%的修缮费用,政府对整体修缮中产权人(使用人)应承担的修缮费用给予30%的补助,着力构建“多元投入、多级联动、配合协调、责任共担”的工作体系。
留改拆增并举创新业态空间
潼川古城包括方家街、下南街和南外街三条历史文化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有古城墙与护城河、梓州渡、华光庙、非遗馆等。蝶变后的潼川古城项目建设和招商齐头并进,整体风貌换新升级,文旅产业强劲复苏,为千年古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活跃新动能。
驻足重光赋浮雕,只见五牛镇水,南城门和东城门遥相呼应,李商隐寓居梓州期间,盛赞其是“蜀川巨镇,郪道名邦”。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今日的潼川古城,再现并承载了古梓州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
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主要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整治,全方位保留街区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对历史建筑坚持“原貌复原、落架重修,修旧如旧”原则,聘请老工匠采用原材原艺精修细补装饰窗格、竹夹篾泥墙等构件,采用传统灰塑工艺手法修复屋面脊饰,严格按照现有遗存的清末及民国初年川北民居建筑特征进行施工,逐步恢复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
为更好地保护华光庙等古建筑,在推进潼川古城项目过程中,施工企业对所有历史建筑按原状进行古建筑测绘,修缮工艺也按照原型制、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方式进行。
为进一步保护古城墙,将潼川古城墙及东、南门从西面的老烟草公司至三台中学(国立东北大学旧址)的运动场列入潼川古城墙保护区,在施工中对南门和城墙上的谯楼进行修缮,保存原有的建筑构架,墙用条石重新砌筑,替换现有门窗,恢复古代风貌。经过一系列保护措施,潼川古城墙重新焕发昔日风采,古城墙及东南城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古梓州新三台一道亮丽的新风景。
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中,潼川古城本着保护和开发利用三台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目的,打造了以地下交通站为核心的红色纪念馆,这也是四川省唯一以红色交通为主题的纪念馆,全方位展示1928年至1949年地下交通线、交通站等“红色血脉”联络网,重现中国共产党三台县地下组织发展历程。
目前,潼川古城片区有潼川豆豉、川剧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非遗馆、红色交通站、梁时民美术馆、家谱馆等五大文化场馆,并成功创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研学基地中心、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旅游文化休闲街区、省级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省级“不夜天府”消费新场景等。同时,通过分区规划招商、文商经济赋能、建立联合经营、推广本地特色等运营模式,带动县域文旅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古城片区先后举办“四川省地名天府文化寻根”“中国旅游日绵阳分会场”“乐购梓州年货节”“丰雅颂梓州·今又聚重阳”等30余场特色活动,2023年游客量达307万人次。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