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工业园万吨种子智能加工生产线及仓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三台县芦溪工业园的万吨种子智能加工生产线及仓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地,现场塔吊高耸,机械轰鸣,智能化车间与标准化仓库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作业。
“目前,已经初步完成1号楼2号楼的施工任务,3号楼4号楼主体已经全部完成,现在进入装修阶段。”项目施工负责人杨东海介绍,该项目的智能化种子加工车间和标准化种子仓库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工人正全力推进内外部装修工作和路面硬化工作,预计本月底竣工,12月试运行。
作为农业大县,三台县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于2023年底正式启动万吨种子智能加工生产线及仓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35亩,设计实现年种子加工能力1万吨,年种子仓储能力7000吨,全部建成将实现年产值不低于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100人。
在一座三层楼高的车间,一排钢架横跨在此,令项目负责人高飞自豪的是全自动种子加工生产线已经初见雏形。据高飞介绍,种子进入机器后,通过筛选、烘干、熏蒸、智能化立体精选等设备工艺流程,最终在生产线终端“输出”一袋袋符合要求的种子,整个过程只需要15分钟。按照一天8小时的工作量计算,这里一天可以产出70多吨种子。
良种是现代农业的起点,项目运营后,种子加工将变得像商品生产一样高效、智能,这将大大促进周边企业在制种产业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三台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全自动种子加工生产线有两条,种子从加工筛选到扫码进入到大袋里全程无人化,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筛选加工效率。”高飞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种子从工厂到田间的运距,减少加工费用。同时,通过技术中心、生产中心对三台的制种区域进行深度技术服务,可扩大制种面积,为农户增产增收。
在芦溪镇年产36万吨饲料加工项目的施工现场,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
自今年9月初项目动工以来,主车间的基础施工便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建设单位精心组织,现场调集约50名驻场工人和多台挖机、起重机等大型设备全力投入施工。工人分工明确,协同作战,争分夺秒地推进各项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陈熙强表示:“为了确保工期,我们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按照10天一层框架的进度执行,力争在今年四季度完成所有主体施工,为明年生产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及生活区的装修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这座年产36万吨的饲料加工项目是三台县今年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总投资额超过8000万元。项目涵盖原料车间、生产车间、综合楼、热能车间等多个部分,建设工期为一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三台工业园区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解决施工报建手续、场地用水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三台县生猪年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10万头以上。这座饲料加工厂建成后,其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小时可实现60吨产量,全年可满足60万头生猪的饲料需求,将有效缓解当地生猪养殖企业的饲料供应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县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园区,三台川北道地药材集散中心项目也正加快建设。据了解,该项目将建设“工厂+集散中心、研发+信息中心、商贸+价格中心”三大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川北道地药材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贸产研”综合服务平台。(吴桐 张辉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