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台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打造15分钟养老“幸福圈” 守护最美“夕阳红”
老人们在社区食堂就餐
上午9时许,工作人员将吃过早餐的老人们推移至活动广场,阳光明媚,老人们或聊天,或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锻炼身体。一些老人来到康复室,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这是10月23日在三台县潼川镇皂角城社区朝方照护中心的一幕场景。
近年来,三台县在实施省级城市更新试点中,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城市更新与民生福祉有机结合,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破解资源、功能、多元运作难题,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夕阳红”生活。
有效整合资源 打造15分钟“幸福圈”
走进朝方照护中心,社区食堂、智慧养老房、日间照料室、心理辅导室、康复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院长王力介绍,中心占地9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配有日间照料床、按摩床、康复训练设备、助浴室、无障碍卫生间、影院等服务设施。该中心在传统社区养老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功能,除了为辖区老人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服务外,还能够满足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关爱、居家养老等多方面需求。
近年来,三台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宗旨,精准完善城乡养老布局,稳步扩大基本养老服务覆盖面。三台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方照护中心是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由县属国有企业与三台县朝方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将潼川镇皂角城权兴园2期闲置商业用房和社区用房进行整合利用,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集护理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康复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智慧养老指挥中心、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等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社区养老资源短缺难题,让“闲资产”变成“活资源”。
同时,项目通过整合民政、卫健、医保、住建等部门资源,有效链接三台县中医院、潼川古城、东门口袋公园,形成集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于一体的15分钟养老“幸福圈”。
突出个性化需求 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中心主要收置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有130余张,目前收置了55位老人。”王力说,中心不仅为社区内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医疗等日常照料和托养服务,还通过引入嵌入式养老、日间照料、老年助餐等服务,着力打造老年友好社区,重点聚焦失能失智照护的细分领域,开展社区集中照护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养老需求痛点难点。
据介绍,中心通过不断做优做实居家养老服务,实时调整服务内容,目前已拓展到助医、助洁、助浴、维修、关爱等20余项定制服务,实现由补缺型供给向多元化、多样化养老转变,今年以来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2000余人次。
“这里的菜好吃不贵,服务很周到,我们随时过来。”临近中午,年近七旬的梁爷爷和周边社区的老人们来到社区食堂,排队拿餐盘、选菜、扫脸支付,不过十来秒就可以享受到新鲜健康的美食。
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中心引进以公益为主、市场化为辅的幸福梓州社区食堂,优先重点满足失能、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该县民政局给予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餐补助,企业自贴费用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就餐,惠及周边老人700余人,目前已服务13000余人次。
“我们坚持以综合体为载体,链接社区、司法所、工会等单位资源,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讲座、康复训练、法律援助、棋牌娱乐等服务,今年已开展6场主题活动、覆盖480余人次。”王力说,为有效弥补家庭养老缺失功能,中心正着力构建养老模式的综合服务创新,将老人、家属、养老服务商有效链接起来,同时整合线下医疗健康机构、文化娱乐机构、生活服务机构等机构18家,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周边配套服务及多元化养老服务,全面构建需求、服务、监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心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引入“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技术,运用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王力表示,在线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建成后,将利用互联网数据、5G人工智能、红外人体监测等新技术,把社区老人的身体健康数据入库并实时监测,对其开展24小时动态管理、远程监护。(曹颖 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