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唐光孝:为绵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力量
发稿时间: 2024-01-22 09:01    来源: 绵阳日报

  □唐光孝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了四川蜀道翠云廊、三星堆博物馆和陕西汉中博物馆,对川陕和蜀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作出了重要指示。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文物工作擘画出新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文物事业前进总方向。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全面梳理文化遗产,盘活文物资源,力争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力量。

  系统梳理文化遗产资源,守住历史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对四川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巴蜀文化,总书记感慨翠云廊叹为观止,嘱咐地方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在三星堆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在三星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绵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大,时代早、时段多的特征。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可以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文物提供重要依据。绵阳文物资源主要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等大类。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近4800处,且文物类别多,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从时代来看,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和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数量和较高品质。名城名镇是古代行政建制较早,今存较多反映人文历史遗迹的城市或集镇。传统村落既有风格独特的民族村寨,又有川西北民居风貌的传统街坊村舍,是研究绵阳古代人居环境、村寨布局、生计习俗和建筑技艺的典型样本,也是珍贵的文旅资源。我们要摸清现有文物资源,特别是旧石器和商周时期遗址状况,开展并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如编制全市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方案,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系统性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为文物资源全面保护和展示利用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培养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文博事业发展。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当前,各项事业的竞争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与发展,人才对文物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传播知识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的日益凸显,文博行业需要迫切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博新领域的创新人才。我们要认真谋划文博人才工作,为文博工作者积极搭建平台,让大家走出去,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进修和培训,或把专家请进来,讲授有关文物的研究、鉴别、收藏、展出、讲解、对外宣传等知识,让培训逐渐形成长效机制,深刻阐释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创新提升活化利用水平,焕发历史文物新彩。丰富的文化遗产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文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千年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以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和实施,重点建设文旅融合、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活化利用产业,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贡献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优质的经济效益。同时,尝试开展全市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与保护利用特色区域试点工作。项目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样板。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