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绵阳酝酿。9月26至27日,2023中国(绵阳)科技城无人机产业发展大会在绵阳举行。在此期间,作为绵阳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一子,空天产业园正式开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无论是培育无人机产业等“新赛道”产业,还是布局空天产业等未来产业,无一不传递出绵阳以新产业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鲜明信号。
产业的不断迭代,标记着经济发展的蝶变。说到无人机,大多数人的认识,会停留在“航拍助手”的层面。事实上,除了影像生成,无人机早运用到了公共安全、测绘、能源、农业、环保等各行各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5万家,年产值达1170亿元,到2024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将高达1600亿元。可以说,无人机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对新质生产力的追逐,有着“创新”基因的绵阳从来“敏感敏锐”。近年来,立足产业发展基础,绵阳确立了包括无人机产业在内的八大“新赛道”产业集群,并对未来产业作出前瞻性布局。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又对八大“新赛道”产业集群成链工程作出部署,体现出厚植新质生产力上的宏阔视野。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境内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涡轮院等在绵科研院所,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实力雄厚。近年来,绵阳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推广普及,积极培育生产和商务市场,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中深耕细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形成了集研发制造、产业配套、运营服务、空域资源为一体的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绵阳生产力“焕新”的缩影。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区域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都必须加快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把培育“新赛道”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切实把“新赛道”变成“新主道”,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经营主体之力——新时代新征程上,热切期待涌现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为绵阳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群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