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传统书法在校园更新更活
全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中国书法)作品展示论坛交流活动在绵举行
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书法
绵阳新闻网讯 9月25日下午,2023年全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中国书法)作品展示交流活动的论坛交流活动在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火炬二小”)举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如何传承和发扬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深入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省内10所传习基地学校代表齐聚火炬二小,共同探讨交流。
建设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通过一个个传习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植于师生心里。
在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为促进书法教育教学的普及与提高,确立了“四立”目标体系,并提出书法课程校本实施的目标,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按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卓越、优秀、合格三个分层目标,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炼有效教学模式、普及与特长发展同步分层推进、抓住活动载体等路径,产出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在书法课全面进入校园的情况下,传习基地应该如何创新,做出特色?四川省岳池中学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在普及书法的基础上,把传统篆刻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从教材、实践材料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让高深的艺术变得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必须回归到生活。”该校代表介绍,学校大胆创新,采取“篆刻+服装”“将篆+托盘”“篆刻+书签”等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论坛上,各基地学校分类依次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力量,引导和推动全省青少年传习中国书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火炬二小作为首批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中国书法),在会上分享了传习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的绵阳经验。在该校,书法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者走进火炬二小,“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中国书法)”的牌匾赫然在目。从教学楼1号楼进入,开放式书法馆藏室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大厅处的标志性“书”字,每一笔画都镌刻着学校发展的历史;左边墙壁上“拥书而行向美而生”的校训与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交相呼应;再往前,大事记与学生代表作展览区里可以一览学校书法教育的演变与发展;以宫灯为设计理念的装置展现着书法名家、书法作品、书法理论史、书法小故事……
“我们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学的时间很‘长’,2007年9月,学校就提出了‘写字教育’为特色的工作体系。”该校“书韵”书法传习工坊负责人陈友军介绍,学校首先从硬件设施设备上进行保障,随后建立了“一天一练”“一周一课”“一月一评”“一年一展”的“四个一”常态训练机制,并开发书法课程和传习项目,不断深化与高校、研究所、行业协会的合作,还将书法传习送进社区。十六年间,累计向2000多名学生普及了书法教育,各类书法竞赛获奖达400余人次。
“我们将继续实施全省青少年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继续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加快学校书法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开展多元主题传习活动,强化基地传习力量,实施创新举措,并加强与各传承基地的合作交流学习,共同推进书法教育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基地下一步的计划,火炬二小校长窦进斌这样表示。(绵报融媒记者 唐显枚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