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市中心医院科研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
发稿时间:2023-09-15 08:53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自然”)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无疑是比较有分量的一份基金。近日,从绵阳市中心医院先后传来重磅消息——该院刘红佶博士获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副院长杜小波团队获批国自然联合基金项目。

  专家给青年医生进行科研指导(邓凌腾摄)

  医生们正在讨论参与GCP临床试验的患者影像问题(邓凌腾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自然”)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无疑是比较有分量的一份基金。近日,从绵阳市中心医院先后传来重磅消息——该院刘红佶博士获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副院长杜小波团队获批国自然联合基金项目。

  从青年基金项目到联合基金项目,从“零的突破”到“质的飞跃”,近两年,市中心医院已连续在这一国家自然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研究项目中累计立项4个,标志着该院科研能力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市中心医院为何能在短时间内结出科研硕果?自2019年起,该院正式将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将科研创新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计划。通过不断完善科研工作体制机制、增强科研队伍建设、搭建科研工作平台,以科研促临床,从而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

  □陈冰 绵报融媒记者 唐显枚

  完善机制 构建科研保障体系

  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注入新鲜科研骨干力量,以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为医院“活血”。2019年7月,曾任职于某三甲教学医院的李小安,收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抛出的招纳贤才“橄榄枝”后,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医院,担任消化内科主任、科技科主任,负责消化内科工作的同时,分管全院科研及成果管理、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

  来院后,李小安从建立健全医院科研管理相关机制入手,首先制定和修订了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技成果及转化、科研奖励等10余项管理制度,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申请高级别科研课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和申请高级别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有了基本制度,如何有效培养本院青年科研人才,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成为关键。于是,李小安开始完善细化科研评价体系,并针对科研培育,制定了《科研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外聘科研专家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为增强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保障医院科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从一开始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寥寥无几”,到如今每年上百人参与到科研培训中来,近年来,市中心医院陆续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各级别科研平台相继落户,科技奖励也越获越多……

  在李小安看来,今年医院获得两个国自然基金立项是情理之中的,随着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科研中,未来将会迎来更多突破,“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能为我们医院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更希望他们都能够引领所在学科的发展,最终造福更多的患者。”

  引育并举 激发科研队伍活力

  2020年初,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不久的刘红佶作为优秀博士人才被引进到市中心医院眼科。医院对于科研人才的重视、日渐浓厚的科研氛围、配套的科研支持体系……让刘红佶安心留了下来。三年多的时间,她临床、科研、教学齐头并进,一直深耕“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领域,终于在今年8月成功获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也是绵阳市眼科领域的第一个“国自然”项目。

  “对于我来说,在做好临床工作之余抽时间研究文献、投入科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刘红佶说,能够不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有所突破,拿下这个项目,与医院对于科研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参加工作以来,她三次参与到医院组织的短期集中科研培训中,并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脱产三个月集中攻克基金申报有关问题,终于如愿以偿。

  对新入职硕士、博士和课题申报科研人员等,市中心医院每年上半年组织一次科研普适性培训,下半年组织一次集中科研提升培训,不定期邀请专家授课、讲座、讨论、文献分享等,从科研思维建立、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论文书写与投稿、科研数据处理、标书撰写与修改等全方位对科研人员进行指导。

  刘红佶由此成为医院众多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名。此次获批“国自然”立项仅仅是科研成果之一。三年以来,刘红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绵阳市中心医院孵化课题2项,并作为主研人参与“国自然”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中管局项目、四川省卫健委项目等共9项,发表SCI及北大中文核心等论文20余篇,申请新技术1项,并多次在全国眼科大会讲授青光眼相关科研成果。

  受成功立项的激励,沉浸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刘红佶称,她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平衡好临床与科研,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做好研究工作,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同事和她一样,不断取得突破。

  搭建平台 提供有力科研支撑

  2019年8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羊奕伟找到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副院长杜小波,两人不谋而合,都将目光投向了肿瘤放疗领域知名国际期刊“绿皮杂志”——不久前,该杂志刊登了一篇首例通过FLASH放疗治疗肿瘤病人的有关论文。

  “如果能借助中物院核技术优势,研发新的癌症诊疗技术,将是放疗技术颠覆性的变革!”这一想法令双方振奋,随即联合组建研究团队,搭建全球首台高能X射线FLASH放疗研究平台。

  同年,科技科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牵头建设医院自己的实验平台,为全院科研提供基础保障。实验室初具雏形并逐渐扩大,这也为FLASH放疗研究团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科研条件。

  “实验室不仅能提供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还能促进凝聚科研人员,培养科研团队;同时,产出的科研成果又能帮助科研平台实现提档升级,最终带动医院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良性科研能力提升的循环。”李小安说。

  在这样的双向促进下,FLASH放疗研究团队很快结出硕果:2021年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了基于X射线的闪放装置研究平台可以产生FLASH效应,研究成果国际领先;实现成果转化——研发国际领先的FLASH放疗系列设备,进军高端医疗装备市场。2023年7月,医院也获批了川西北区域首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科研平台成功向前再迈一步。

  2023年9月,杜小波团队申报项目获批“国自然”立项,拿下医院首个联合基金项目。

  科研与平台相互促进的例子远不止这一个。在全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浓厚氛围下,市中心医院还成功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地市级医院;获批绵阳市首个医疗类重点实验室——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共建涪江(核医学)实验室,建成绵阳首个SPF级动物实验中心……

  “科研能力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医院将持续优化、营造适合发展创新的科研环境,让喜欢科研的医务人员能够放心做科研,让擅长临床的医务人员有兴趣从事科研,不断为医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杜小波说,医院未来将加快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