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特别报道 > 正文
北川郭牛村驻村工作队有点"牛"—— 小山村有了现代渔场
发稿时间: 2023-09-07 10:06    来源: 绵阳日报

  苏宝河,安昌江源头,河水潺潺流淌,绕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郭牛村而过。在这里,一座现代化的“振兴渔场”已具雏形。

  “我们这里的水质非常好,来自龙门山脉的纯天然水,对于养殖鲈鱼和娃娃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郭牛村村支书刘世强介绍,渔场采用现代化的高密度养殖技术,一口鱼池92立方米放养1000条鲈鱼,每个养殖周期可以收获4000公斤。

  曾经的郭牛村虽紧邻苏宝河,但村民大部分住在半山腰。通过帮扶单位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村集体经济仍较薄弱。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更是郭牛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子更有活力、让村民生活过得更好?近两年来,郭牛村活跃着一支“老中青”搭档的驻村工作队,这支队伍由市民政局年轻干部谢磊、快退休的市文联老同志周昌伟和北川文广旅局的陈世琼组成。

  驻村帮扶两年多来,在驻村第一书记谢磊的带领下,与村常职干部一道,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振兴渔场为基础,发展鲈鱼养殖和娃娃鱼产业项目,以差异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找准了发展产业方向,以怎样的方式发展?资金从哪里来?如何降低养殖业风险?……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接踵而来。经驻村工作队前期调研了解到,擂鼓镇每个村都有产业发展周转金,可以用于增加硬件设施。

  起初,驻村工作队想通过集体经济联合、抱团的模式,既能增加集体经济“资金池”体量、促进鱼塘规模化,又能增强抗风险韧性。然而,在与相邻村谈合作时,以“共同发展、做大做强”为发展思路阐述发展前景,但却碰了壁。

  就在这时,部分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出现了动摇,萌生了“多做事多出错,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消极心态,驻村工作队敏锐捕捉到了部分村干部的心态变化,为继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一边做村常职干部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作为村集体带头人应该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促进郭牛村发展;一边对外寻求经济支持,为郭牛村协调补助100万元用于渔场规模化发展。同时,与农科院签订协议,由农科院负责渔场的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

  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4月,“振兴渔场”在苏宝河畔破土动工,设有河水净化池、13口高密度鱼池、工作间等。看到曾经规划的蓝图变成现实的片片鱼塘,谢磊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过去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还在渔场增加了垂钓等休闲旅游的功能。”

  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郭牛村将利用有利的位置优势,带动该村45亩山地连片发展,打造成集餐饮、住宿、棋牌、会议、温泉、垂钓为一体的旅游接待点,激发乡村旅游活力。(绵报融媒记者 胥江)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