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辉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为四川科技创新“锻长板、补短板”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也更加坚定涪城胸怀“国之大者”、探路“创新高地”的信心决心。涪城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加速推动要素集聚,又着力增强协同效应,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努力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更大涪城贡献。
坚持平台思维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平台思维是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合作共赢的重要路径,加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必须科学善用平台思维。涪城区着力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集成三类平台促进高校、院所、企业三大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协同发力。载体平台布局创新产业。以组团思维规划建设全长30公里、辐射70平方公里的“涪城科创大走廊”,前瞻布局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器、连接器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空天产业两个未来产业,系统构建“4+2”科创产业体系,加速激活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研发平台链接创新资源。高标建设“鸿儒·乡里”创新中心,借力“云上两城”、院所高校,链接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外引航天五院、六院合作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内联中物院、气动中心等大院大所,联姻组建空天产业发展战略智库,促进强强携手、高端对话。加快推进科技城超算中心、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升级西科大特殊环境机器人实验室,协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招引平台聚合创新主体。串珠成链中关村信息谷、中科(绵阳)创新园等15个科创平台,推动科创企业加速集聚,力争年内突破690家,加快形成“科创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场景。
坚持市场理念促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成果转变成社会生产力的市场化过程,必须坚持市场化手段撬动各类要素,加快解决转化率不高、产业化不多、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涪城区坚持用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赋能转化链提速增效。专业团队营运。做实创新平台联盟,探索成立专业营运公司,高效统筹联盟项目招引、运营管理、宣传推介等工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转化。重大活动承接。常态举办投资恳谈、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带引”推动科技成果端与需求端精准对接。市场资本赋能。突出发挥与川发展、振兴集团、盈远基金组建的14支产业基金作用,用好区本级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0万产业培育资金,助力企业顺利“跨谷攀峰”。
坚持生态优先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优良科技创新生态是促进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必要条件。涪城区坚持营造一流生态,保障各类主体在涪城安心创造。升温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升级“人才十条”,开发“涪才无忧”线上服务平台,配套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14项定制服务,构建“上管老、下管小”无忧服务链条,推动“八方英才汇涪城”。突出园区引擎。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生态。高效承接376项涉企政务服务事项,精准提供供需对接、双创孵化、产业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法务等12类139项市场化服务,用心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科学试错容错。探索制定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并纠正科技创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和偏差,视情况减免创新主体责任,从制度层面保障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全面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涪城区委书记)
编辑:郭成